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陈筠 《两岸关系》2010,(10):44-4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月28日9时28分,伴随着两岸师生齐诵《礼记·大同》,2010年祭孔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42.
《世纪行》2011,(12):26-26
本刊讯11月11日.全国政协新闻办致信武汉天下为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感谢该公司在辛亥百年纪念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3.
“大道之行也.火下为公……”我们这个小镇中学八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等大家读完.我请同学们看文章的第一句话,我问大家:…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4.
慎海雄 《今日浙江》2013,(13):62-62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的专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  相似文献   
45.
《当代贵州》2013,(3):55-55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近代书法家,因其尊崇地位与人格魅力,其手书墨迹向来为国人所推重,洛阳纸贵,并远及日本,亦备极尊崇。  相似文献   
46.
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大多与那个时代紧密结合,但是他追求改革创新、博爱行仁与天下为公的精神对年轻人而言,仍然是最佳的学习典范。正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赋予了他长远的眼光,在那个年代,他就提出建立三峡大坝、修建高原铁路和港口,读及此处,我不得不为先生的洞见折服。贵刊6月号拿出这么大篇幅的版面报道这个世纪伟人,我觉得非常具有独特的眼光,也着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7.
在我国,在人们最熟悉的格言、名句中,“天下为公”当属前列了。多数识字之人,不仅知道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和教导,且铭记心中。正是中山先生的推崇、题字和思想,从而使“天下为公”成为众人皆知的名言,仁人志士道德追求的标准,圣洁心灵的寄托。由此而来,对于许多人把“天下为公”的发明权记到了中山先生的名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48.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49.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儒家政治公平思想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0.
论法治     
法治即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是社会的基本框架、国家的治理手段、人类的理性选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公正是法治的灵魂。法乃天下公器。《礼记》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韩非说,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亚当·斯密认为,正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正义这根支柱松动,人类社会必然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从人治过渡到法治,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