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球资讯     
日本天皇首次向二战外国遇难者致哀1月1日,日本明仁天皇在发表新年致词时明确表示了对二战中外国遇难者的哀悼。据美联社指出,这是日本天皇首次公开向外国死难者致哀。美国告诫陈水扁遵守台湾不“独立”承诺1月2日,针对陈水扁的元旦讲话,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不反对通过“公投”  相似文献   
32.
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有了极大的增长 ,而且其政治观念和政策主张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表现在 :美化侵略的言行不仅公开化 ,且呈现扩大化和组织化趋势 ,敌视并力图突破和平宪法 ,主张渐进地自主发展武装力量 ,以期最终走向战略独立。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 )日本独特的耻感文化。它是以耻为道德之本 ,以耻为主要约束力的文化。其独特之处在于认为忏悔就等于自寻烦恼。因此一些日本人认为承认侵略 ,承认南京大屠杀 ,就是自虐 ,是摧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事实上 ,保全面子在日本人心中比事实真相还…  相似文献   
33.
《法制博览》2011,(11):17-17
1500年,后柏原天皇继位,但因为没钱,一直没能举行继位大典。拖了两年后,后柏原向管领细川政元请求捐献,细川说:“对于宫内来说,举行即位大典也是没有好处的。即使举行这种大典,没有教养的人也不会把天皇看作是国王。而不举行大典,我也会认为天皇是国王。因此一切大典都是与末世不相适应的。”遭到细川的拒绝后,后柏原也毫无办法,只得说:“诸家和公武说得很对,因此不再举行即位大典。”  相似文献   
34.
日本近代天皇制,昨天是明治天皇,是统治权的总揽者,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现人神。今天的天皇是象征天皇,象征日本国和国民和谐。他只能行使国事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因此,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其国事行为又不能独立行使,必须内阁的建议与认可。明天的天皇是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总意为依据的。在日本3种社会势力中,以社会右翼为代表的天皇像,肯定是不得人心,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主张断然废除天皇,也背离国民众望。只有广大的社会中坚,在60多年象征天皇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的天皇像才有望在国会中通过。  相似文献   
35.
明治时代,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的意识是日本精英的主流意识,存在宫中集体的专制君主与政府的立宪君主之间的对立,立宪君主占上风。近代日本建立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宪政制度,把天皇塑造为近代国家的象征,通过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意识,培育出国家的奉献者,这一社会形态在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也导致国民易于盲目服从,当国家出现方向性决策失误时,民众疯狂地为天皇所代表的国家献身,最终结局是国破家亡。  相似文献   
36.
1989年2月23日至25日,外交部长钱其琛以中国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赴日本出席裕仁天皇的葬礼。钱其琛在东京除了参加葬礼活动外,还同前来参加葬礼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接触,就中国与印尼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会谈,并达成“三点一致意见”,从而打开了关闭23年之久的中国、印尼两国外交关系的大门。当时就有评论说,中国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37.
李向平 《南风窗》2008,(1):88-89
在国家要成为宗教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国家权力处之泰然的情况下,"公民宗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38.
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重大变化,作为政治一环的外交自然也不例外。在战前,天皇从未踏出国门参与外交活动。然而,在1975年昭和天皇访美之后,"天皇外交"成为了日本战后外交体系的重要环节,带动了政、官、财、民的全方位对外交流,逐渐形成有规律性的"范式",在改善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天皇外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必须予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39.
光祥 《党史纵横》2008,(1):48-51
1992年10月23日至28日,日本明仁天皇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日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对中国访问。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来华访问的日本天皇,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明仁天皇的成功访华,对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当年促成日本天皇访华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的。  相似文献   
40.
明仁天皇希望"生前退位"的意向,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震动。明仁成长于战争年代,是战后和平宪法下即位的第一位天皇。明仁天皇即位以来,一直坚持维护和平宪法,履行象征职能,发挥了日本天皇和皇室的特殊作用。明仁天皇希望"生前退位"主要是由于高龄化导致的健康原因等。虽然"生前退位"在法律和程序上都非常复杂,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明仁天皇希望可以借此建立更为符合现代的象征天皇制,保持皇室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