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197篇
中国共产党   240篇
中国政治   342篇
政治理论   106篇
综合类   2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宏伟 《党课》2020,(2):26-27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进而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42.
贺剑 《比较法研究》2015,(2):172-185
改革开放以来,案例研究在我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和现今的两次研究热潮,但案例研究在本体论层面是什么并未得到认真对待。纵观比较法经验,案例研究是一类与论文、书评等相比有着显著特点的独立的法学文献,具有篇幅简短、个案取向、偏重教义三个特征。在我国,案例评析可以辅佐和围观司法实务,也可以为部门法和非部门法研究提供教义学基础。对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的评析举隅以及对相关理论的澄清都是有力说明。案例评析在我国的推广,有待于主流法学期刊的开放和学术评价体制的微调,亦需在写作体例和文献运用上予以规范。案例评析的昌明,将成为我国法教义学昌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3.
法治伦理是从法治本质出发,由法治化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形态,即中西治理文化的结合、时代和传统融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统一。法治伦理的形态蕴含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特质,即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和德教。当代中国法治伦理蕴含的四个特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筑了当代中国法治的灵魂,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同时也是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法治实践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踏踏实实地坚持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及德教的中国特色的法治伦理,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44.
儿子今天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知道你在那边十分辛苦,不仅要处理繁忙的公务,还要熬过高原反应的痛苦,这些增加了我对你的思念。我每天都想给你打电话,听听你的声音,但时常因为课业负担而放弃了。我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好好表现,才能使你放心,让你高兴。儿子的信,让我既感动又欣慰,感动的是儿子的孝心,欣慰的是儿子的进步。同时,这封信也把我拉回到三个月前——2014年9月18日,我背上行囊,随援宁工作队赴宁夏,履新挂职两年。离  相似文献   
45.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多,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心理档案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从教师、学友、宿管和家庭全方位地给予大学生关怀与帮助;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增设心理咨询门诊,培养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区别各种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发现早期的心理问题,使之尽早得以合理解决,避免极端事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国内安全保卫专业的设立对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参照公安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练、战"一体化视阈下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建设、发展与创新途径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具体而言应主要从"教"层面的专业定位,"学"层面的课程体系构建,"练"层面的教学方法创新和"战"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7.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宗教条款包含“禁止立教条款”和“宗教自由条款”。两个条款合力确保政府在各教派之间维持中立,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但何谓“宗教”,宪法并未解释。制宪之初,基督教背景下的美国,多认为“宗教”就是对上帝的信仰,针对宪法中的“宗教”概念甚少异议。随着美国社会宗教多元化,新兴“宗教”层出不穷,各种信仰纷纷出现,有神论的宗教概念显然已无法应对时代的需要,如何区分“宗教”与“世俗”成了宪法上的疑难问题。界定“宗教”概念既要在传统宗教的诸神之间保持均衡,又要顾及人类未来的信仰探索,困难重重。最高法院打破了有神论的宗教观,扩展了传统上的“宗教”概念,但又没能明确具体的“宗教”认定标准,只是在零星的判例中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逐个解决纠纷。联邦下级法院以及州法院尝试通过明确的客观标准来认定“宗教”,裁判纠纷,但观点纷呈,意见不一,且纰漏颇多。学者们亦从不同视角为“宗教”概念的确定献言献策,但追求逻辑的自洽胜于对问题的解决。所以,美国至今未能在“宗教”概念的认定上形成“通说”,美国宪法上的“宗教”概念难题仍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48.
《精神文明导刊》2012,(12):30-31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49.
以法律方法为主体的司法方法是司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当重视法律方法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法学范式,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均可以生成属于各自学科的法律方法,两者对于构建司法哲学均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该发挥法律教义学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同时合理发挥社科法学的补充和扩展作用。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应当基于两大学科的内在关联性,促成多元法律方法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多元一体"格局的司法哲学。  相似文献   
50.
《现代法学》2018,(2):25-40
将法教义学定位为"现行实在法科学"并不意味着它与立法没有关联。反对"法教义学能为立法作出贡献"的主张可以被归纳为四个命题,它们都源于对于法教义学本身的错误理解。法教义学既具有稳定化和整合功能,也具有革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法教义学能为立法作出贡献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法的双重因素和追求立法的科学化。一方面,法教义学可以影响立法的内容,其影响途径又分为三种,即直接为立法提供支持、间接为立法提供支持,以及对立法进行批判。另一方面,法教义学也可以影响立法的体系,这种结构性影响更加稳定和持久。因此,在规范性的意义上,离开法教义学的立法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立法的形成空间,而只是意味着要对立法者的权力进行理性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