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3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外交语言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准确、恰当地使用外交语言是对每一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本文探讨了外交语言的概念、含义及特征。在深入分析讨论若干外交语言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外交语言的精确性与模糊性辨证统一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52.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3.
佘向军 《求索》2011,(12):213-215
作为小说的重要叙事形态。复调由互不相融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反讽指非直陈式的暗含否定和嘲讽意味的叙述。复调叙事结构中的空间并置形式与对话关系往往会呈现出反讽意味,复调式双声语中的讽拟体本身就是一种反讽类型。其差异在于,复调强调的是对话关系。反讽强调的是对照关系;复调强调作品中不存在统一的作者意识,反讽强调的是作者声音的隐秘性;复调赋予人物以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性,反讽叙事中的人物则是体现作家反讽性观照的对象。  相似文献   
54.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化解糗事关键在态度。丢剑不要紧,出事不可怕,但一定要摆出忙碌不停的寻剑架势。瞎折腾,乱忙活,有时不是一种无知,而是在委婉地表明自己并非不作为。  相似文献   
55.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34):76-77
在压抑个性的集体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始终坚持双向批判,而从容中道,我想是儒家的自我观在当代中国最为重要和积极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既肯定个体与社群的密不可分,同时又凸显独立人格,这就是儒家对自我的理解人民论坛记者:学界似乎历来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哲学强调群体优先,自我依赖于群体而存在;西方哲学重视自  相似文献   
56.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它在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交际功能 ,最主要的有 :避讳功能 ;礼貌功能 ;掩饰、美化功能。充分认识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将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觉和准确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57.
英语委婉语包括禁忌语的替代形式和英语的礼貌表达等几方面。替代形式从功能上分,主要有: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礼貌表达主要包括:命令、请求的礼貌表达;批评、指责的礼貌表达;拒绝的礼貌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委婉表达的实际运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8.
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委婉语主要应用于宗教、人体与生理行为、死亡与疾病、社会地位与等级、年龄与体重等。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既包括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也包括文化价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9.
英汉委婉语的使用都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两者均与本国宗教、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特点和文化价值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又各具特色,其结构形式、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二者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我们的英语学习与翻译工作的进行,也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加强中英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0.
林长华 《侨园》2011,(12):43
人喜则笑,遇悲则哭,此乃渲泄思想情感的常态.天真活泼的女青年,无忧无虑,应该有泪不轻弹才是.然而,在闽南乡间,女孩儿遇到出嫁这一终身大喜事时,却要长哭直到男方家门口时才强行敛"哭".那如泣如诉,独具浓郁色彩和乡土气息的哭嫁歌,深情委婉,感人肺腑.尤其是句末那拖腔的"悲调"更是凄婉动人.姑娘出嫁本是大喜大庆的事情,为何要大哭大唱呢?原来,旧时,妇女无婚姻自由,由于"三从四德"的束缚,自己的终身大事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摆布,姑娘对夫君的容貌、为人、家况一无所知,未免伤心落泪.在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桎梏中,姑娘对婚事不如意,只有通过哭嫁才能渲泄心中的苦楚和愤懑.于是哭嫁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