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290篇
中国政治   417篇
政治理论   212篇
综合类   18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孔子的孝观念将赡养、孝敬、谏诤、承志等作为内涵要求,将"养心"作为子女尽孝的精神实质。孔子把孝牢牢地锁定在血缘亲亲感恩之上,把子女对父母的"亲爱"推到社会的"仁爱",贯通了从孝到仁的内在理路,指明了个体道德自觉和境界提升的实践路向,探索出一条建构仁爱社会的途径。科学辩证地认识孔子的孝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2.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用道德和政治解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忽略和消解了孔子关于君子培养的资格和政治规范的平等内涵,致使"有教无类"和君臣等级成为一个矛盾而缺乏系统分析的问题。这一论调更是在西方现代平等思想研究者的论述中得以进一步强化。溯本清源,可以发现,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社会平等的结构。孔子以"性相近,习相远"论述了人的自然平等和机会平等,并以教育活动为基础实现等级有序的比例平等。同时,通过"正名"思想论证角色义务的平等,保证治国理政者不敢胡作非为。孔子的平等思想对后世具有制度化平等意义的科举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对现代社会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制度平等的实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3.
冯浩菲 《理论学刊》2005,(12):96-101
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剧烈,百家争鸣,杨、墨的学说充满天下,孔子的学说不大流行,仁义的道路阻塞。孟子挺身而出,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延续儒家道统,捍卫和发扬孔子的仁学。这种捍卫和发扬的工作,主要贯穿于其游说诸侯、参与政治、参与百家争鸣及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类捍卫和发扬的实践活动,孟子在许多重要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其“仁义”学说和“仁政”思想的提出和推广,开启了仁学的新领域、新范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孔子仁学思想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扬光大,影响及于全世界,与当年孟子所作出的这类卓越贡献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44.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245.
心手相连促发展,鲁台共赢谱新篇。7月11日至1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率领山东省经济文化交流团在台湾成功举办了孔子故里好客山东台湾行活动。这次活动是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两岸加快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下举办的重要涉台活动  相似文献   
246.
崔光宝 《党政论坛》2011,(10):52-53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他在读书时常常把“学”与“思”“习”“行”结萑穗抹。一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是“学”与“习”的结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学习理解掌握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7.
"推己及人"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思想,它以道德自律为基础,强调行事时以己度人,兼顾"人"、"己"两方面意愿的利益。孔子"推己及人"道德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促进国民的道德自律和自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8.
岳晓雨 《学理论》2013,(24):55-56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一般将德治解释为统治者要实行有道德的统治方式,笔者认为这样解释就把孔子思想中心本末倒置了,实行德治固然是有必要的,然而孔子的思想并不是解决实行什么统治方式这个问题,孔子大力宣扬德治是为了让统治阶级有所感触,从而能自发地进行道德上的修养,然后才能实行真正的德治。从孔子德治思想的渊源进行论证,可以发现孔子的"德治"思想确实是针对统治阶级的。  相似文献   
249.
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认为政务诚信是诚信建设的根基。  相似文献   
250.
"德治"思想是孔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却不是孔子政治学说的全部内容.孔子在强调道德教化重要性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过"富民"、"宽猛相济"和"足兵"等主张.这些主张与"德治"思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深入分析孔子的经济观、刑罚观、军事观与其"德治"思想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准确理解"德治"学说的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