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290篇
中国政治   417篇
政治理论   212篇
综合类   18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孔子的人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人道观强调人的价值主体性,突出人在宇宙中位置重要性,在历史上人的关键性,在人生意义上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性。虽然人在天地间是渺小的,但人在天地间地位卓越。探寻人道观思想对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我们应以一贯之。它立足于儒家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汲取精华,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2.
施特劳斯通过揭示隐藏在西方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显白教诲与隐微教诲的写作方式问题,展开了对古典哲人及其哲学的双重理解和深入阐释,并将此视为理解古典哲人和阅读古典哲学的重要原则。参考并借鉴其隐显二重说的解经原则来理解孔子与《论语》,在于提供一种比较视域下的观照与反思,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下,何以只有一种显白教诲的孔子及其学说,在后世被不断而又不可避免地以隐微教诲的方式予以解读和阐释。同时指出,只有回归到作为古代哲人安身立命与济世化民的生活方式那里,并将孔子弟子纳入与孔子一致的文化传统的视野,才能获知孔子本人做出的真实教诲及其意图,并以此真正理解作为哲人的孔子及有双重教诲性质的《论语》。  相似文献   
93.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59-5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被筑东阳先生称为“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相似文献   
94.
和谐教育的提出感召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包罗教育的各个领域.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巨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他主张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在其一生言行中贯穿始终。他不辞劳苦,不畏险阻,遍访列国诸候,其目的在于“求仕”、“行道”和“治国平天下”,以逐步达到“近者悦远者来”、“天下有道”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96.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97.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时期学习的榜样。据说,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许多人想见李膺。但是,他"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人和亲友不见。10岁的孔融却偏要见见李膺,李膺请他  相似文献   
98.
殷瑜 《德国研究》2008,23(2):70-74
人们从布莱希特的部分著作中时常能发现布莱希特潜心研究孔子学说留下的痕迹:他赞赏孔子的教育天才,但是对其“礼仪教化”学说是持怀疑态度的;而孔子用“正名”重新评判历史的手段则启发了布莱希特如何在纳粹统治的黑暗年代去传播真理。  相似文献   
99.
中庸亦被称为中行、中道,它源自于上古的尚中思想,经孔子成为儒家思想重要思想概念,至《中庸》已经形成一套精细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庸思想要求人们以礼和义为原则,在待人处事等方面时时处处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但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少之又少,在得不到中行者相交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像乡愿之流那样无原则的生活,至少要如狂者和狷者那样有原则的处世。  相似文献   
100.
翦愁 《法制博览》2011,(15):53-53
自古以来便深刻意识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偏偏老在这件天大的事上屡屡犯事,连下一代的奶粉都没能幸免于难。利益驱动之下,个别人丧尽天良。现在是不愁没什么吃,愁的是什么能让人放心地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