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19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未成年人童年时期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公安局顺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社会安全感和人民满意度为目标,在完善农村警务新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走出以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符合警务实际需要的固本强基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以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的发展不断加快,并面向未来积极谋划"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然而,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并不一定同时会带来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增强。由于城市规模的巨型化和城市人口的多元复杂化,特大型城市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一系列领域首先遭遇了超出一般逻辑的社会风险。因此,有必要从特大型城市当下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维度,整体、系统与深刻地认识社会风险生成的新机制,进而重新审视特大型城市防范和治理这种社会风险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身为基层人大代表.我积极依托在一线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了解社情民意新动向,积极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鼓与呼。  相似文献   
15.
特殊儿童由于环境、性格、家长教育等原因,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孤立,加上他们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大多比较内向、自卑、急躁、胆小等,他们交往能力也弱,不容易合群,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他们害怕新鲜事物和新奇的对象包括陌生人。有句俗语说:一切从心开始。心,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要让特殊幼儿主动与普通人交往,融入到这个社会中,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根据问题对症"下药"。逐步培养特殊儿童自信心理,让特殊儿童充分相信自己,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还要有爱心地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感受到别人的爱。  相似文献   
16.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总体目标的重要构成,也是公众政府满意与政府绩效的测度标尺。既有研究多就特定领域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相关关系展开,忽略了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的结构性。本文基于对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的理论分析,厘定公众安全感与政府信任结构性相关的逻辑框架,运用四市六区23个城乡社区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线性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双重校检,确认了公众安全感对政府信任对象、品质和结构的积极影响;部分证实了公众安全感各维度与政府信任各面向的结构性关联关系。研究结果为准确把握公众安全与政府信任关联关系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全省医疗保障系统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发挥医疗保障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张波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07,(18):42-43
幸福感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但安全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如果生活在一个治安状况不好的社会中,人们的幸福感就会失去最起码的基础。只有在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9.
心理专家指出,灾区心理援助需要持续进行,受灾群众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正常状态。短期心理辅导干预只是暂时性的,长期的心理重建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受灾者愈合心灵上的创伤,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灾后心理重建呢?  相似文献   
20.
“7·23”甬温动车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尚未散去,上海地铁10号线就又发生了追尾事件。安全事故频发,受伤害的绝不仅仅只是当事人的身体和心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会摧毁人们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