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1篇
法律   618篇
中国共产党   795篇
中国政治   1895篇
政治理论   409篇
综合类   12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6,10(2):44-5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意识形态影响的衰落,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在世界恐怖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几年中,宗教型恐怖事件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甚至超过50%.从宗教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将继续是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北京支部生活》2006,(4):37-3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  相似文献   
23.
李树田 《前沿》2005,(9):205-206
陶行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的思想主要是概括了社会和生活本身的教育功能。我们在此强调社会和生活的教育功能并非是要削弱学校的教育,更不是主张“学校消亡论”;而是认为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本身的教育不应该是对立和分隔的两部分,而应该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24.
中东民族与宗教问题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素来是全球民族、宗教矛盾与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纷争与矛盾不仅是中东地区乱象丛生的主要表象,也是该地区长期动荡不宁的重要根源。"9.11事件"后、尤其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东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诸多特点,并给中东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不仅造成该地区局势动荡、地缘政治重组,也给美国的中东政策带来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发展的形势,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6.
人们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技术层面的审美、社会经济层面的审美、精神层面的审美以及宗教层面的审美.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指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逐渐回归美的本质.前两个层面的审美更多的是关注审美对象,是世俗的,而后两个层面的审美则主要审视主体的精神,是超俗的.  相似文献   
27.
刘东丽  黄云明 《前沿》2007,4(11):16-18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相关著作的学习,梳理了恩格斯宗教观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在批判和发展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恩格斯主要从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宗教的根源、宗教的消失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宗教理论,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仍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姚先国 《今日浙江》2006,(15):46-47
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入民营企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为兄弟省、市、区所借鉴。“综治进民企”是新形势下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从理论上深刻认识综治进民企的经济学、社会学意义,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共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推进这项工作,完善“综治进民企”的长效机制。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综治进民企”的目的是使民营企业成为和谐企业,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  相似文献   
29.
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7,5(6):62-68
自19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四次恐怖主义浪潮:无政府主义、反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在这四次浪潮中,虽然都穿插着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与前三次浪潮相比,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颠覆整体世界秩序的愿望,以及强烈的暴力和杀伤冲动。目前,恐怖主义正在向小型化、当地化、网络化的后基地组织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0.
"第三者"问题作为一种伦理的、社会的和法律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因其概念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多样性造成司法实践的的诸多不便,导致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因而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对"第三者"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其内涵,对构建和谐家庭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