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前线》2012,(12):F0003-F0003
绿色,在修正时尚;低碳,在变成指向。十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2.
吕德林 《求贤》2011,(2):9-10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九届八次全会,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把握天津市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审视河东区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提出了把河东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现代商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区.面向国际、北京和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区.文明和谐的特色文化生态区.宜商宜居活力城的“三区一城”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起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53.
沿津滨大道一路向东,港城大道渤龙湖畔,一片钢结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道路两旁。这里就是天津未来科技城的重点项目——华泰汽车产业基地。占地6.5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已经封顶,钢结构搭建的冲压、焊装车间势如飞虹。  相似文献   
54.
天水应结合地方实际,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新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天水。  相似文献   
55.
<正>自生态宜居概念提出以来,一直作为城市建设的标准推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我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行为参差不平。本文引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11年提出的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建立过程-行为指标体系,通过归一标准化处理,建立向量结构图,得出四川省会成都市及17个地级城市(不含马尔康、西昌、康定)中有58%的城市处于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56.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5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生活的公平正义性、政治生活的风清气正性、文化生活的文明健康性、社会生活的幸福美好性、生态环境的美丽宜居性,较为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全面小康伦理精神。加强全面小康伦理精神研究,理论上对于揭示全面小康的价值合理性,推进全面小康的学术探究,实践上对于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岳国军  葸国贤 《共产党人》2021,(1):F0004-F0004
近年来,宁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动以"规划引颌、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等"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59.
汪毅  闫岩 《群众》2021,(5):35-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的问题,并成为完善城镇群结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0.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既没有一线城市那样严重的"大城市病"和"高门槛",又相比四线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吸附能力日益加强,发展潜力不可小觑。通过指标数据分析,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宜居竞争力等指标入手,对一、二、三、四线城市进行整体比较分析,着重对二、三线进行了优劣势分析。结果显示,二、三线城市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投入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出;高房价和低收入的耦合不利于城市宜居水平,进而不利于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技术创新和吸引高端要素是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