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740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272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3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体现的和谐精神、忧患精神、人本精神、道德精神、自强精神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对预备贩毒案件实施侦查的实质其实就是“提供机会型”的诱惑侦查。这一措施的确立是面对毒品的泛滥和侦查毒品犯罪的需要,在我国侦查史上史无前例,这一侦查措施的出台在当时的背景下,有其必要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3.
《美国统一商法典》被认为是西方世界最先进的商法 ,是商法跨入现代商法的时代标志 ,其现代性表现为美国调整市场交易的法律是内外一体的 ,是与国际交易规则相对接的。我国对《美国统一商法典》经验的吸取 ,更多不是具体法律制度、条文和形式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其所体现的现代商法的精神上 ,这是具有实质意义的。因为我们一旦掌握了商法的现代化精神 ,就可以在对传统商法精神的整合中处于主动状态 ,就可以有效地抵制来自传统商法精神的排斥、侵蚀和破坏 ,主动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化解措施 ,借鉴现代商法精神 ,实现我国商法后来居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
合作作品含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立法对合作作品的定义没有做出正面、明确的规定,导致学说和实践对合作作品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应该坚持制度创新,将合作作品认定为“由数位作者付出独创性劳动、并且各自的创作意图和合理期望均指向该部以最终形式表现出来的、同一部完整的共同作品。”  相似文献   
25.
劳动合同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应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类合同,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合同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的分析,笔者认为,早期劳动合同在实现劳动力价值、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同时,无力调整其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实质公平的法益目标之间的冲突;而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合同理论则力求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来实现劳动合同与意思自治和实质公平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26.
本文尝试对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含义、内容及其与价值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面对不同层面的价值时有不同的反应、诉求和精神体现。工具理性在对待价值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而且也给决策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7.
袁雪 《行政与法》2007,(1):91-93
法律选择理论是国际私法的核心理论,主要是以各种法律选择学说为载体,具体表现为各种法律选择方法。从十四世纪意大利巴托鲁斯创立法则区别说以来,法律选择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体现了国际社会追求和谐的要求。本文以法律选择方法的历史演变为线索,以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追求——正义为研究视角,探讨法律选择方法的演变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促进中华联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9.
司法为民是最高法院提出的运作和衡量司法活动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值得质疑的是它并不是从司法程序的内部结构、规律与立法的精神方面考虑问题。司法为民只能是司法公正的下位概念,即在一般的国家集体公共利益与百姓利益发生对立时,在司法公正缺乏法律和理论依据时,以为民的价值倾向作为公正的标准,并以此设计制度和具体操作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0.
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相当于欧陆日本刑法中的实质的违法性的概念。社会危害性应当属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这是由责任的本质决定的。社会危害性认识是故意和过失的分水岭。虽然犯罪故意要求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但并不需要该认识要达到系“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在与事实认识的关系上 ,事实认识是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前提 ;在与形式的违法性即刑事违法性认识的关系上 ,存在着形式违法性认识的欠缺阻却社会危害性认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