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71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各国政治   368篇
工人农民   643篇
世界政治   11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3篇
法律   10249篇
中国共产党   19363篇
中国政治   21061篇
政治理论   5854篇
综合类   9390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1119篇
  2022年   1037篇
  2021年   1129篇
  2020年   1486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895篇
  2015年   2056篇
  2014年   8628篇
  2013年   6422篇
  2012年   5290篇
  2011年   5455篇
  2010年   5571篇
  2009年   6979篇
  2008年   5432篇
  2007年   3047篇
  2006年   2965篇
  2005年   2281篇
  2004年   1781篇
  2003年   1460篇
  2002年   1570篇
  2001年   1204篇
  2000年   73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海人大》2006,(3):18-20
“学习党章、寻找差距、增强党性”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人大常委机关为了丰富学习内容,给每一名党员购买了学习资料,组织收看了有关电教片。各党支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主题实践活动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以及目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法,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党员进行座谈讨论,认真撰写读书笔记,确保了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切实把机关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摘编了部分党员学习党章的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2.
严泉 《人大研究》2006,(8):39-42
弹劾是有关免除不称职者公职的法律程序,弹劾权是议会牵制、监督内阁(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种权力,最早产生于英国。从性质上讲“,弹劾过程既具有遵守一切常规司法程序细节的审判性质,又具有党派政治的性质。”[1]一、弹劾制度运作的程序设定弹劾制度一旦运作起来,其核心问题是弹劾程序规则如何设定。目前,在弹劾案提起、表决等基本规则方面,各国均有比较成熟的规定。一般而言,弹劾案多由议会的下院(众议院)提出,也有的国家是由“两院”共同提出。在美国,弹劾提出的程序是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调查开始,到众议院将弹劾决议案(包括弹劾指控)提…  相似文献   
93.
论著作邻接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著作邻接权已从作品的传播者权扩大到非作品的传播者权和事实与数据的传播者权 ,著作邻接权的评价体系趋于多元化。从区别于作者的智力投入到与作者相同但程度较低的智力投入 ,以至重大投资标准的出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原创性标准也应不断提高 ,因而著作邻接权地位在信息社会就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94.
WTO与国际金融组织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金融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 )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之间相互交织缠绕的关系比以往 (与GATT之间的关系 )变得更复杂更紧密。二者相互合作和在重叠的作用和权限方面的一致与协调是维护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国内政策能够对贸易产生巨大和快速的影响 ,全球性的政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要求WTO这个管理多边贸易体制的机构必须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本文从WTO与国际金融组织在作用和权限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入手 ,探讨了GATT1947国际贸易体制和WTO与国际金融组织关系的协调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5.
关于现行教育法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兆春 《河北法学》2003,21(1):59-62
目前 ,从整体上看 ,我国的教育立法还未形成一个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 ,亟须从整体上加强教育立法 ,以便尽快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WTO背景相适应的教育法体系 ,借此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6.
严新 《天津检察》2006,(1):36-37
妨害公务犯罪是一种暴力妨害执法机关及其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暴力妨害公安干警依法执行职务的妨害公务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公安干警特殊的身份,使妨害公务犯罪案件的证据存在一些瑕疵。本文试就妨害公安干警执行公务犯罪案件证据存在的瑕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7.
今年以来,北京几家报纸先后隆重推出了关于“法商”的报道,对“法商”这一“全新概念”进行了集中宣传和推介。各门各类的法律专家纷纷就“法商”发表看法,一时间,“法商”风生水起。“智商、情商、法商一个都不能少”等标题似乎在告诉我们,“法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按媒  相似文献   
98.
外资并购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既要肯定其积极作用,也要预防其负面效应。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制对其进行规制。本文从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发达国家有关立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立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立法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
韩强 《中国司法》2006,(12):66-67
自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随着商品房的开发、房改政策的实施、住房私有化制度的推行,特别是房屋二三级市场的开放,个人房产的市场流转比重日益增加。由于个人房屋权属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共有房屋的认定和处理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0.
韩登亮在《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4期著文指出,赏识教育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真爱、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欣赏、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来看,首先,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获得尊严感,树立自信心;其次,赏识教育提高了教育者的要求;最后,赏识教育的实质是以尊重人性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育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克服单纯的“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