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情绪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如,有些事物使人快乐,有些事物使人悲伤等等。情绪有很多种,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品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蔡建军 《奋斗》2012,(11):59-59
眼界,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度与广度;境界。是指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眼界与境界内化于人的思想,外化于人的言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统筹和把握眼界与境界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要有求学的追求。各级领导干部重任在肩,必须处处学在前、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使自己的眼界远远超越视觉的临界,使自己的胸怀远远大于内在的小我。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努力提升“想干事”的境界,培养“敢干事”的作风,增长“会干事”的能力,端正“干成事”的目的,推进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一方面,通过电话等方式提前向代表通报视察内容,让“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向代表汇报有关情况,使代表对被视察单位、行业或视察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客观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一些涉及专门领域的视察,视察前先举办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对代表进行培训,为参加代表视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度和前瞻性。同时,邀请部分专业人员陪同视察。  相似文献   
14.
教材将真理定义为: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从以上对真理的定义看出,真理是依赖于人,依赖于认识主体的,那么真理是客观的该怎么正确解读呢?  相似文献   
15.
徐六开 《学习月刊》2014,(2):100-100
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的意志直接教会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策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在变或不变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效度持续、走高或走低的问题,因此政策效度是衡量现代政府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的政策失效是指受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原设计功效的降低或缺失。  相似文献   
17.
诚恳 诚恳是对待客观事物的真诚与恳切的态度。 对人诚恳,能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进而得到更大的成功。为人不诚,终身无友;没有合作,哪有成功。诚恳能够感动任何人。为人不诚恳,难以得人心,更难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诚恳是感化他人的最好的柔化剂。诚恳的态度最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④---《生活与哲学》,在讲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有这样的论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而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为什么又说它最基本的属性是客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它是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求贤》2011,(6):32-33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应该注重情绪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