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952篇
中国共产党   437篇
中国政治   567篇
政治理论   151篇
综合类   4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梁爱平 《学理论》2015,(1):26-27
探索"现实人"的困境与出路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理解马克思"自由全面发展"的真实含义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核心,阐述了马克思对"现实人"困境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人"出路的探索,马克思通过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及德国古典哲学探寻"现实人"的出路,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02.
(二)法的本质法的初级本质:国家意志性法的二级本质:阶级意志性(统治阶级意志性法的终级本质:物质制约性(三)法的特征国家创制性特殊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国家强制性(四)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的程序(五)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六)法的规范功能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强制功能教育功能(七)法的经济作用确认经济制度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它是我们学习法学专业的入门向导和总体概括,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法律的入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法律和法学…  相似文献   
903.
王桂玲 《北京观察》2004,(11):24-27
北京市政协为什么要成立财政监督小组?甘培根先生在回答我的提问时说,财政监督小组不是随便想起来就建立的,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904.
1958年1月15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对吕特案做出的判决,曾经引起德国社会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该判决确立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包括宪法的适用效力可对私法产生间接的辐射效应、客观价值秩序可作为基本权利与私法益发生冲突时的衡量标准、表达自由在基本权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等等,已经成为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共识。50年后的今天,德国法学家对这一判决的历史价值仍表现出持续关注,并做出更为系统的评价。吕特案判决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普遍适用于战后西方国家的用于解决基本权利冲突的范式。  相似文献   
905.
红军初创时期,经验不足,兵员成分复杂,尤其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占了较大比例,必然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反映到红四军的党内来。而且,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因与红四军信息沟通不畅,所作的一些指令也并不十分切合红四军的实际。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二月来信”,中央来信未能正确估量全国的客观形势和红军的主观力量,要求红四军分小分散,还“深信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以免“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906.
以一篇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某些隐秘的表现机制,进而借鉴现代语言哲学的伦理语言分析模式,提出分析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的三分法工作模型.主张新闻语言主观性不可避免,新闻语言不自觉地携带不恰当的价值信息是某些新闻纠纷产生的根源,并试图纠正当下新闻写作学对新闻语言客观性把握的某些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7.
认识要不断发展,离不开主体——人。人的认识活动是以人为尺度即坚持主体尺度去实现人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既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进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对所要认识的客观世界进行试探性的实践活动的,在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结构,最后才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结果。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人、认识行为以及人的认识结构的最后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908.
王汝江 《天津检察》2009,(4):11-11,10
从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决定》中设立职务侵占罪以来,围绕着该罪的主体和客观行为等方面,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导致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上,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出现行为相同罪名相异的结果。本文仅就此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9.
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一直以来是学术界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更是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关于共同危险行为要件的各学说,对共同危险行为的要件构成方面存在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10.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15条明确了辩论制原则,但其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该法第86条的证据收集规则使有悖于指控倾向的事实材料、非国家机关性质诉讼参与人取得的鉴定结论及专家结论一律无法归入案卷。这打破了审前诉讼阶段的控辩平等,违背了刑诉法,最终导致了案件客观真相难以查明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