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1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8篇
法律   4334篇
中国共产党   901篇
中国政治   2760篇
政治理论   420篇
综合类   13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833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41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724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史彤彪 《政治与法律》2006,1(6):130-136
美国人在制宪过程中,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考虑了英国和法国人的相关学说,并使之制度化。有理由相信,英国的柯克、洛克、休谟、布莱克斯通和法国的孟德斯鸠,与美国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司法审查制和制定权利法案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和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体现在各个领域。在立法中树立创新观念,坚持创新精神,对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积极和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立法坚持创新精神,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国的立法一是依据实际情况,二是依据宪法。从总的来说,立法是将成熟了的实践或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制定为法律。但有很多时候,尤其是为了引导社会转型和达到变革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创制新的法律,以保障国家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 立法坚持创新精神,首先,要遵循实践是立法的母亲的原则,根据我国社…  相似文献   
24.
国务院法制办于2006年4月18~20日在厦门主持召开了《仲裁法》修改暨中国仲裁协会章程起草研究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法制办领导以及全国十几家仲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等。与会代表围绕此次会议的两个主要议题积极发言,献计献策,最终形成了一个面向全国仲裁机构征求意见的《仲裁法》修改草案,并且初步完成了中国仲裁协会章程的起草工作,为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并最终成立协会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5.
设立宪法法院负责宪法监督工作是一种最切合实际的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方案。除在中央设立宪法法院外,可在地方设立巡回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保证宪法法院有效行使其宪法监督职能,必须赋予其事前审查权、宪法解释权等职权。宪法监督程序须由相应的主体提起。  相似文献   
26.
曹茂林  罗璐 《公安研究》2002,(11):21-21
江苏省通州市人民检察院曹茂林、罗璐来稿指出,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允许和限制监外罪犯外出经商的规定亟需修改。按照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  相似文献   
27.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当今中国人权入宪与和谐社会邮函探讨入手:论证了国内外的宪法精神人权制的不同样式,阐述了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等法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宪法等法律应当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以便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充分人权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通过法律程序载入了庄严的宪法。这表明了我国将以国家意志来推进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法治化,同时也标志着党的执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因此,要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抓住各级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对象不放,“四五”普法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刻认识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0.
无诉讼即无宪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宪法之生命在于宪政 ,而宪政之精髓则在于法治 ,惟法治之精神方可葆宪政生命之树长青。宪法诉讼既是宪政法治存在的基本标志 ,也是宪政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说 ,没有宪法诉讼 ,就没有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