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89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3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6篇
法律   4299篇
中国共产党   1253篇
中国政治   3022篇
政治理论   612篇
综合类   161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877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国务院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的内容,以更好地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增加了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内容,以提高处理信访事项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完善了切实维护信访秩序的内容,以更好地保护广大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增加了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的内容,以促进群众反映的合法、合理问题及时得以解决。信访制度的改革不宜缓行,让信访与问责亲密接触,让信访与回避亲密接触,让律师与信访亲密接触,让法官与信访亲密接触,让传统的信访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应当是信访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2.
林修果 《新东方》2005,(8):15-19
宗族秩序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政治结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传统与现代“冲突”而形成的僵化性的文化格局使人们对具有与传统文化特征和命运相似的宗族文化也陷入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模式。但是,无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理论上有多大区别,有生命力的现代社会的建立,实际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社会中的某些因素,现代性实际上是从传统中发展起来。本文拟从全新的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工具剖析宗族秩序存在的合理性,挖掘宗族文化与现代化本质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引导其成为现代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3.
林修果 《新东方》2005,(9):35-37
宗法势力或者说宗法权力的权力来源是宗族,行使权力的主体是族长、士绅。这就决定了宗法秩序具有其不同于现代行政权力的种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有:血缘性、礼俗性、差序性和地域性。只有认识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同行政权力相应特性加以区分,以防宗法秩序对行政权力的混淆。一、血缘性  相似文献   
174.
2004年,我国第4次修改宪法。其中,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为处理与紧急状态相关的事项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紧急状态的基本含义.提出了紧急状态立法的必要性及理论性基础.最为重点探讨了关于紧急状态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紧急状态的立法,对于提高人们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国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紧急权力的合法行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5.
唐璨 《行政论坛》2005,(3):46-49
从修宪对行政法治的推动来看,修宪给行政法治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伸展空间,推动着我国行政法治的进程;从行政法治对宪法的完善来看,行政法治的实践将宪政制度落到了实处,并对宪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着宪法的修改。因此,修宪与行政法治之间呈现为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76.
许静 《求实》2005,(11):75-7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制宪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确立的人民宪法基本规范是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基础;它贯穿的人权保障精神是新中国人权入宪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律的基本价值———秩序、人权、正义、效率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备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7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法治政府等执政新理念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旨在矫正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GDP的倾向;以人为本强调政府对于弱势民众的责任;法治政府则要求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当然,所有这些新理念,都可以说是宪法修正案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具体化。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则是时近两年来党调整执政理念种种努力的一次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9.
党的十六大确立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要求。其核心就是“以诚实守信为重”,建设诚信社会。价格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探索并加快价格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加强和改善价格管理,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0.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的过程受国家公共权力部门的直接调节。目前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冲突、利益冲突和规范冲突三方面的问题。经济法作为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再分配书,具有维权性和控权性特点。要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过程中的国家调节,并保证调整的结果具有公正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就亟需借助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