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60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晓华 《各界》2010,(5):85-86
造就曹厨子 北伐胜利,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做行政院院长。  相似文献   
82.
宋波 《人事天地》2008,(1):12-13
宰相肚里能撑船 富弼是宋朝非常受人敬重的要员,当过宰相,是三朝辅臣。他年轻时就很有度量。《宋史》说他“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气色穆然,不见喜愠。其好善疾恶,盖出于天性。”  相似文献   
83.
水鹿 《法制博览》2009,(11):42-43
那是公元617年,深秋的一天。陕西的关中渭北一带,天高气爽,草木泛金,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驻军之地。 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看上了这里,驻扎下来。  相似文献   
84.
程民生 《法制博览》2009,(23):33-33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情:两位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则责授太常卿、分司西京洛阳。说起缘由,实在有点不光彩,竟是因为这两位堂堂宰相争娶一位寡妇而起。  相似文献   
85.
像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这样的想做事、能做事的宰相,生前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一旦倒下,却狼狈不堪。每每重温历史,欲究其原因,过去按照阶级观念来分析.大多数人肯定会直指那个时代、那个体制、那个皇帝老儿。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没错。但是,体制是人制定的。人的道德水准,人的思想观念,人的利益意识,人的追求目标等.都会直接决定了体制的模式。有的人在同样的体制下。却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如百里奚、诸葛亮等,而有的输得是那样的壮烈。透过体制这个共同的大背景.我发现他们的成败都直接系于他们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6.
闷活     
正天底下没有不闷的工作。小孩最怕闷,年轻人也是一样。工作做不长,主要原因是闷。写作则是最闷不过的一件事。古佛青灯,自言自语,逐个策划,不过只要有一个读者说不错,已是心满意足。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一闷多年,非人生活,一旦有所发现,抵得过寒窗十载。开头的时候,总得忍一忍闷气,长久来算,还是值得。  相似文献   
87.
丁谓是北宋真宗年间的一个副宰相。一年,宫殿着火,一片瓦砾,皇帝把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他。丁谓让在都城汴京的大街上挖土垒墙,大街成沟;然后将大沟注水,把远方送来的木料水运到工地;结束后,又把破砖烂瓦倒进沟中,铺成路。一举而得三利,丁谓可算是个人才。  相似文献   
88.
许云辉 《各界》2011,(8):50-52
宋徽宗正青衣小帽,与宠臣们在艮岳(宋微宗搜罗天下珍奇石木和珍禽异兽而建于皇宫东北角的著名园林)觥筹交错,歌女们燕舞莺啼挥广袖,演唱着皇帝巡幸淮浙时填写的《月上海棠》:“孟婆,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吹个船儿倒转。”一曲歌罢,叫好声喧,阿谀之声:不绝。宋徽宗却微蹙双眉,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89.
常强 《法制博览》2009,(21):58-59
宰相历来被公认为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高级职务,值得众人仰慕。在古代中国,谁能荣登相位,必是光宗耀祖、风光至极之显事。然而宰相也有苦恼,毕竟他们没有将屁股下的位子传之子孙的特权。帝制时代之下,天生高贵者仅有皇室这么一家子,皇帝自然至高无上.除他以外,在尊位的金字塔上,真正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位置的,实际上是皇帝权威与地位的法定继承者——皇太子。  相似文献   
90.
(1)科普活动据认为。参与科普活动接受科学知识教育能较快地提高人的科学素养。这是一种将各门各类科学家脑子里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植入受众大脑的知识迁移方式,它既有广度。又有某种深度。100年前,清臣李鸿章力主“洋务运动”,曾用浅近的科普语言,写过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原理的奏折。在无人知晓蒸汽机为何物的大清帝国.李鸿章可谓科普的弄潮儿,顽固的慈禧敢坐火车、接受照相尝新。光绪皇帝学英文,清廷同意办工厂、建军校、进口洋枪炮.与此不无有些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