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22篇
法律   592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极少数抗拒改造、行为恶劣的罪犯实施严管是保证监狱改造秩序,促进这部分罪犯改恶从善的必要惩戒措施,就狱内违法违纪的惩戒而言,它的指向并非是绝大多数积极改造的群体,它涉及刑事处罚的再犯罪毕竟少之又少,故严管措施确有其主流手段及相对严厉的惩戒效能。但是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执法管理者的力不从心,严管罪犯的"不过如此"心态,严管效能渐趋式微。通过数据统计和理性分析,从宽严相济的视角出发,在罪犯心理、监狱相关措施、执法体系及教改手段等层面进行诱因探求,并在对策层面作一些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王光  张明 《公安研究》2007,(1):72-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任务。这对于我们公安政法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从探求宽严相济政策的源头入手,借鉴古代刑法思想,指出了新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并阐释了严打与宽严相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沈秋伟 《公安研究》2007,154(8):60-64,9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提出的。公安机关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和与犯罪现象做斗争的第一线,贯彻这一政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远远多于其他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走出惯性思维,在职责范围内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公安机关面临的又一次历史性考验。  相似文献   
35.
白少康 《公安研究》2007,151(5):16-19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所在,明晰严打斗争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36.
张毅  季国强 《法学杂志》2007,28(5):102-104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对"外地人"犯罪的处理存在着不和谐的情况,其情况之一就是对外地犯罪嫌疑人普遍采取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因此,对"外地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如何处理,有必要放在当前和谐语境下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非监禁刑是指由法院决定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禁场所之外实施的,不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执行或暂缓执行的制度和方法,其基本理念与宗旨符合现代刑罚的发展趋势.正确适用非监禁刑是落实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节约司法成本、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司法目的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来看,刑罚的非监禁化水平还比较低,非监禁刑适用及非监禁刑犯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这使得刑罚效益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在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时如何适用非监禁刑,才能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本文在对非监禁刑适用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非监禁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急速转型,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刑法也随之发生转向。传统的刑罚万能主义、重刑主义的刑罚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死刑已失去了以往在刑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39.
为了省钱而冒用近亲属的社保卡就医报销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践中普遍将其入罪化的做法值得反思。对行为人以诈骗罪论处未兼顾期待可能性弱失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因行为不具有动用刑罚处罚的必要性而违反比例原则,忽略了应当从宽处理的情节,因而也不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以行政法规制这类行为,除了能够克服刑法适用的不合理性外,在对行为作出否定评价的同时也可体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且具有执法高效的特点,国外成熟的社保反欺诈行政执法经验也可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刑罚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存在着过度解读或曲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象,应完整、科学地把握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使该政策在未成年犯的刑罚执行工作中能够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