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同学们求学数年后,相信最后从事纯粹学问研究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同学会走进社会,学以致用。那么你们学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呢?我说的用处不是说国发院的学历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也不是说比如你学过会计学,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我说的“学以致用”,最重要的用处:第一是了解自己,第二是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只能了解自己认识的局限并寻求超越;  相似文献   
62.
曾经的梦     
<正>27年前8月的这处时候,我带着梦想,来到部队。多年后,常常遥望我的第二故乡——古老神秘的图木舒克。感怀着昔日的战友,真想再回到那激情奋发经久难忘的艰苦岁月,然而我却不能,我只能以我自己的想象和幻觉来弥补内心的遗憾,只能寄托深深的怀念来解释内心的情  相似文献   
63.
第一,精神生活“空壳化”。精神生活的核心就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的动力,一个领导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生活也就成了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空壳”。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已经把理想和信念看成陌生而遥远的名词,一事当前,他们只考虑“个人设计”的完善和自己小家庭的圆满。有的虽然也讲理想信念,但只对别人不对自己。正因为背弃理想信念,这些人不是私欲膨胀,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就是精神空虚,无聊之极,甚至到封建迷信中寻求精神寄托,把看相“大师”请到家里,“虚心”请教。第二,权力使用“功利化”。立党为公,执…  相似文献   
64.
阮卿 《政府法制》2012,(6):34-35
曹操是个浪子,无法奢求他回头,只能等着他心倦,或许到了两鬓斑白,才能等来几配夫妻的平淡恩爱,当然,依旧不会是简单的两人世界。不过,丁夫人还有一个心灵的寄托,那就是承欢膝下的儿女们,那是曹操长妾刘氏生育的孩子——长子曹昂和长女清河公丰。  相似文献   
65.
单刚  王英辉 《学习导报》2012,(10):10-11
1957年11月17日,一个让万千留苏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表达了"世界是你们的!"之殷切希望。本文再现了当年毛主席接见学生时的一幕。  相似文献   
66.
孟红 《党史纵览》2005,(4):14-17
毛泽东一向器重和关心青年,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年事渐高却依然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关怀青年之情日甚.他曾深刻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本文两则毛泽东会见中外青年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足以反映出毛泽东关怀青年的情愫和风范.  相似文献   
67.
杨波 《公民导刊》2007,(11):60-61
2007年9月28日。在渝考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专程来到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其间,他指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传统文化的承载传续功不可没,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68.
古惑仔。粤语独有的一个词,本意指狡猾精明。后来引申为对具有怪异行为的“另类”“问题青少年”的称谓。对此学术上虽没有具体的界定,但是总结近年来的有关调查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个群体具有以下这些特点: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出人意料的行为举止,引人侧目的着装打扮.张扬出位的率直个性。游戏人生的享乐精神。教年前。香港“古惑仔”系列电影风靡大陆,郑伊健、陈小春等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无疑对这个群体盼滋生与存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除抽烟、喝酒、泡吧、蹦迪、赌博、吸毒等外,很大一部分往往将精神寄托于网络,或以网络为与外界交流联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9.
一夫 《新湘评论》2002,(2):44-45
1919年,罗荣桓已经17岁了,他在长沙读书参加进步活动的一些情况,也或多或少地传到了他父母的耳里。说实话,罗荣桓父母对他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的。因为在罗国理的六个儿子中,知书识礼的只有老三罗壬申、老五罗荣桓和老六罗湘。罗湘当时年龄尚小.老三罗壬申的身体又一直不好,并且已于1919年病逝。所以,罗国理认为。  相似文献   
70.
李商隐《无题》主要有两种读本 :被当作直书其事的艳情或爱情诗或当作别有寄托的寓意诗 ;言情的读本流行于唐至明季并为现代所采用 ,寄托说主要盛行于清代 ;两种读本的产生和流行体现着不同的接受视野 ,而对于两种读本无论认同或贬斥 ,所体现的都无非是肯定或鄙视男女恋情的诗美学和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