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的指导员     
1963年8月1日,我出生的那天,父亲特别高兴,于是,他连想都没想,就给我取名"建军"。名字,寄托了父母最美好的祝愿。绿色,自然成为我生命的底色。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部队驻守在祖国边关哨卡的基层中队,生活很清苦。"只有荒凉的雪山,没有荒凉的人生。"连指导员徐万山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苦地方,远地方,  相似文献   
72.
诗词是陪伴我一生的情人,是我离不了的精神寄托。与人交谈时,不经意间说一句诗词活跃气氛;兴高采烈时,忍不住随口吟诵诗词表达情怀;心绪不佳时,诗词排解郁结;悲痛欲绝时,更得靠诗词鼓励自己坚强活下去。  相似文献   
73.
《广东党史》2011,(8):52-52
2011年4月21日人民网刊登一篇题为《邓小平一生都没有辞去的职务是什么》的文章,以邓小平和宋庆龄交往的几件事说起,再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邓小平对于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的支持和友谊,看完该文,笔者不由感慨万千。从文中看到,虽然邓小平一生担任过党和国家许多要职,但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辞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的职位。在任期间,...  相似文献   
74.
《两岸关系》2006,(10):58-59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被称为团圆节的中秋节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寄托着两岸同胞深厚的情感,蕴含着中华文化优秀的内涵。花好月圆,亲人团聚,不但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共同的节日祝福,也是为世人所向往的温馨景象。每逢中秋,海峡两岸的同胞就会更加思念对岸的亲人,许多人越过海峡,探亲寻友,共度佳节;许多人隔海眺望,默默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时节,本刊特选发一组有关中秋的文章,以此送上我们的问候与祝愿,祝您中秋团圆,吉祥万福!  相似文献   
75.
谢璐 《江淮法治》2012,(8):27-27
鲁迅先生有首诗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道出了后人祭奠先辈的合理方式,人去世之后,总要有个地方入土为安,以便亲人寄托哀思。这个寄托哀思的地方被我们成为墓地,但墓地在今天已不是单纯的用黄土堆起,而是要用金钱来"堆"的,而且价格不菲。时值清明,全国各地媒体关于高价墓地、天价基地的报道又频现报端。随着墓地价格一路走高,不断被提及的孝心多少竟成为高价墓地的吆喝托词。而那些高价墓地的价格,更非普通民众能够承受。高价墓地里面躺着的以及墓地外面的亲人,大都是非贵即富。  相似文献   
76.
《同舟共进》2011,(6):3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曾寄托了多少人对乡村美好的想象。然而斗转星移,场景转换,随着19世纪末国门的开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封闭与稳定也被打破,  相似文献   
77.
人似飘萍     
马从春 《江淮法治》2012,(23):55-55
喜欢苏东坡的《卜算子》,因了上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切孤寒和寂寞,便似有了寄托。夜深难寐,再读《卜算子》,仍觉得此句最好。移目窗外,月亮悬在天际,柔光轻洒,有朦胧缥缈的架势。几只夜鸟扑翅的声响,大得惊人。狗们闻声狂吠。一个寂静的夜,就此撕开巨大的裂口,所有的梦吞了进去,直到天明。  相似文献   
78.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其破坏之惨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在世界历史上罕见。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不仅无情地损毁了灾区人民的物质家园,而且严重地毁坏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相对物质家园来讲,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精神家园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人就有了安顿感、幸福感,人的生活才有意义,人的行动才有动力。重建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应当成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9.
金秋10月,硕果累累,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解放军进疆60周年、兵团成立55周年之际,《兵团党校学报》也迎来了20岁生日。  相似文献   
80.
陈静 《奋斗》2010,(3):47-48
<正>47年前,随着"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发表,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和"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传遍神州大地,雷锋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成为几代人的前进动力和精神寄托,乃至名扬海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雷锋的名声渐淡,质疑甚至奚落嘲笑雷锋精神的言论不时出现在坊间和媒体上。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彻底地领悟到雷锋精神的真谛,则不难得出结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恒久的宝贵精神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