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学军 《理论学刊》2005,(5):111-114
中国当代小说主要有如下几种象征类型:一是意象象征,意象象征是借助特定的意象组织起小说的形象体系;二是整体象征,整体象征是依赖于形象体系的整体,即用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命运等来充当某一思想、观念的象征;当理性观念的力量强大到个别形象难以承载的时候,小说的整体象征将向寓言演变。象征和寓言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含蓄性,使作品获得更加开阔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2.
马静 《检察风云》2010,(10):32-32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粟坡县原县委书记、文山州民政局原局长赵仕永贪污受贿近500万落马,被称为全国最贪县委书记。据了解,大到万元以上的彩电、冰箱、皮包、手表,小到几元的洗漱品、袜子等,赵仕永都公然以公款报销,创下贪官中的报销之最,是名副其实的“报销王”。(4月19日《昆明日报》)  相似文献   
113.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4.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隐士和一头熊做朋友,一天隐士和熊在野外散步,隐士感到疲惫躺在草地上睡着了,熊在旁等候,这时一只苍蝇落在了隐士脸上,爬来爬去,熊想:小小的苍蝇还敢欺侮我的好朋友,一掌朝苍蝇打去,苍蝇被打死了,隐士的头也成了肉酱.  相似文献   
115.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村,看到一个喂牛的老农把青草铲到了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青草扔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回答说:“这种草,草质不太好,我要是扔在地上,它就会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伸长脖子去吃,直到把全部青草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116.
“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17.
自律与自由     
蔡建军 《前线》2014,(10):118-118
有这样一则寓言:玻璃抱怨窗框的束缚,总想着要挣脱它。有一天,玻璃终于如愿了,但没有想到,刚离开窗框,就“哗啦”一声摔成了碎片。寓言生动地说明,无论是谁总要受某种社会规范的制约。 人的欲望就像这块时时刻刻想挣脱束缚的玻璃。追求绝对的自由、不受丝毫束缚、所有的欲望都能获得满足,这是每个人都期冀的。但如果不加任何自律和约束,任由欲望之水肆意泛滥,那结果势必如挣脱窗框的玻璃,摔得个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18.
<正>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叫《一只眼睛的鹿》:一头瞎了一只眼的鹿,来到海边吃草,它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视着陆地,防备猎人的攻击,而用瞎了的那只眼对着大海,因为它认为海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料有人乘船从海上经过这里,看见了这头鹿,一箭就把它射倒了。鹿将要咽气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不幸,我防范着时刻有  相似文献   
119.
《党的建设》2014,(10):42-42
伊索(前620-前560)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于公元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相似文献   
120.
研究着眼寓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用途和功能。结果发现,语文教材的寓言选编少而无序,教学存在重寓意轻寓示及教学方法单一、僵化的误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新认识寓言和学生,重视寓示艺术手法,采用多样教学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