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雁寒 《创造》2011,(1):108-108
对“科学”二字真要践行起来的话,一个前提是绝对少不了的,那就是对于事物本来面目的不掩饰、不遮捂,那就是说真话的勇气与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2.
戈尔丁现代寓言的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丰 《求索》2010,(2):189-190,131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是一部现代寓言。作者揭示了人类本性中黑暗的一面。经研究发现小说中有一条连接整个内容的主线——秩序与反秩序。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在“维持秩序”和“打破秩序”的较量中展开的。小说中两派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揭示了作者威廉·戈尔丁摇摆不定的秩序观。戈尔丁似乎一直在思想上在秩序与反秩序之间作着斗争。他认为“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它是反秩序的根源。所以,他对人类的本性持有极为悲观的看法,但是,拉尔夫的获救表明了戈尔丁对人类并没有完全的绝望,这是他对人类保持的一线希望。因此。可以说戈尔丁是一位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3.
王婧 《学习月刊》2011,(20):41-42
在我没接触音乐剧之前,就对荡气回肠的音乐剧《猫》有所耳闻,之前只是单单听过其中的插曲,像《memory》和《macavity》,当时就被那单纯的音乐魅力深深打动。当我看完整部音乐剧之后,就被它那奇特的舞台设计、忽明忽暗的灯光搭配,逼真动情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堪称是一段不老的传奇。它被传唱于世  相似文献   
124.
自律与自由     
蔡建军 《前线》2014,(10):118-118
有这样一则寓言:玻璃抱怨窗框的束缚,总想着要挣脱它。有一天,玻璃终于如愿了,但没有想到,刚离开窗框,就“哗啦”一声摔成了碎片。寓言生动地说明,无论是谁总要受某种社会规范的制约。 人的欲望就像这块时时刻刻想挣脱束缚的玻璃。追求绝对的自由、不受丝毫束缚、所有的欲望都能获得满足,这是每个人都期冀的。但如果不加任何自律和约束,任由欲望之水肆意泛滥,那结果势必如挣脱窗框的玻璃,摔得个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25.
“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26.
《党的建设》2014,(10):42-42
伊索(前620-前560)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于公元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相似文献   
127.
孙晓兵 《当代广西》2009,(10):19-19
明代思想教育家刘元卿曾经写过一则“丢了自己”的寓言,说是一个押解犯罪和尚的差人夜宿旅店,和尚买酒把差人灌醉,剃光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然后逃之天天。差人酒醒后找不到和尚,看看身上的袈裟,摸摸剃光的头发,惊异地说:“和尚倒在,我到哪儿去了?”此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8.
《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它的难懂,一方面是由于它“百科全书”的性质,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无所不在的寓言性。其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和功力在某种程度上极具寓言的本质和神韵。  相似文献   
129.
《庄子》寓言中的特殊问答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在“寓言”用具体的问答方式阐述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寓言中人物对话活动中的特殊问答方式有“答非所问”、“以答引问”、“以问答问”等类,都讲究机锋;看似违背语用学的会话合作原则,实际却正是体现了庄子在“寓言”的特殊语境下表达其“言外之意”的目的和意图。  相似文献   
130.
<韩非子·说林>上下两篇本是韩非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汇编,内容多为传说故事,类似于后来之"故事集".它的文体学意义有二:一方面,它是我国最早的寓言专集,标志着我国寓言的独立;另一方面,它对后世笔记小说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将其称作"准笔记小说",这一点通过它与<说苑>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