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100篇
中国共产党   516篇
中国政治   365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82.
谭献民  王军 《湖湘论坛》2011,24(3):99-102
李小林教授等认为,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工作的首次重大胜利。笔者认为,1927年11月,朱德与范石生的汝城谈判才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工作的首次重大胜利,而非1931年12月14日的宁都起义。朱德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军阀之间的矛盾,通过汝城谈判与范石生建立起合作关系,使得南昌起义后辗转南下、濒于溃散的革命队伍,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又一次获得了生存、发展、壮大的条件,从而保住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83.
"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龙州起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巨大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继续弘扬龙州起义精神,深入践行群众路线,这是广西崇左市推进"两加""两成"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4.
孔力 《各界》2011,(11):78-80
在1911年1O月10日的辛亥首义中,河南籍的徐万年因组织策动新军起义,又亲自率队参战,功绩卓著,被列为甲级功臣。他两次被授予将军府参军,孙中山还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甚至连列宁也与他通过信。然而,一个功名如此显赫的辛亥元勋,却甘愿过着贫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85.
160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农民运动。此次农民运动不仅造成清朝政府政治体制结构产生松动,而且对东南沿海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年1月22日,由上海市历史学会太平天国史专业委员会和《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太平天国与社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隆重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  相似文献   
86.
一百年前的辛亥年,一场起初略显慌张的起义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中国历史的沉重齿轮终于再度向前拨动了,皇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建制、理论和信仰即将灰飞烟灭,代之而崛起的是两个令中国人感到陌生的词汇——民主、共和。革命深深刺痛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帝制观念和利益,也因此遭遇反  相似文献   
87.
走近韩麟符     
高峰 《党史纵横》2014,(10):4-8
正最早听说韩麟符这个名字,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但那时只知道他在辽宁读过书,与辽宁籍第一位共产党员陈镜湖是同学,又同时入党,共同组织和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其他了解不多也不深。近些年,开始注意收集有关他的资料,对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1900年出生于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少年时就读于辽宁建平县新邱小学,是我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在辽宁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88.
罗辉 《楚天主人》2011,(11):14-14
起义门前,抬远目,凝思史册。摧帝制,百年辛亥,一声霹雳。勇创共和三尺剑,劲呼民主千钧力。问天下,多少好男儿,心潮急。流血泪,除国贼。鸣黑夜,升红日。照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四海扬帆怀志士,九霄巡礼追踪迹。谒中山,携手挽狂澜,谁能敌!  相似文献   
89.
李林 《春秋》2013,(4):36-37
外祖父栾钟垚(栾星壑)是山东籍最早的同盟会成员(53人)之一。在日本东京时(1905年),出身寒门的外祖父就积极倡导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1906年回国后在青岛主持《晨钟》报的国内发行事务,并为策动武装起义做各项准备。后应秋瑾之邀去南方诸省参加革命活动。南方暴动失败后,外祖父辗转去东北协助曾是山东同盟会主盟的徐镜心发行《盛京时报》。这期间,他曾向刚回国(1909年前后)的丁惟汾(山东后任主盟)提出了"山东起义必先取烟台"的战略主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和表亲肖廷枚(也是革命党人)亲赴  相似文献   
90.
福将洪学智     
明钢 《党史纵横》2014,(4):23-25
正洪学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一员多次化险为夷的"福将"。命中有福——多次与"死神"相遇,但都"死里逃生"洪学智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数次奇迹般地躲过大难,逢凶化吉。1929年,16岁的洪学智参加商南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当红军之日起,洪学智就不怕牺牲,敢打敢冲。他19岁任重机枪连连长,每遇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