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党外的布尔什维克1948年,我在北京大学工学院任教,是北京大学文化工作联盟的负责人,这是当时中共地下党团结党外教职工的革命组织。当时我们学校的很多助教已经是中共地下党员了,通过这些助教,我和北平地下党交往很多,  相似文献   
52.
致以布礼,这是我在少年时代写信时最爱用的一个词,大约知道是致以布尔什维克敬礼的意思,懵懂中更觉神秘和崇高。30多年过去了,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无数先进英模和身边老大姐身上接受的教育及感动中,更深切领会到这个词的丰富蕴涵。又逢建党纪念日,不禁让我想起15年前一次难忘的党课。15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机关团委组织年轻人到离休老同志家中上党课,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那将是一堂我15年没有忘记,今生也不会忘记的党课。去之前,我对罗晓红大姐略有印象,《中国妇运》曾刊登过她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的照片。大姐当年已然80多岁,耳聪目…  相似文献   
53.
秦位强 《前沿》2006,8(7):25-28
在民主集中制是由谁最先提出的这个问题上,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列宁不是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第一人,在列宁及其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使用民主集中制概念之前,这个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列宁的集中制思想和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有关论述,为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必须承认列宁对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的理论贡献。造成我国学术界长期在谁最先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54.
恩来和韬奋     
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救国七君子之一,现代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党外布尔什维克邹韬奋先生,1944年7月20日不幸浙世,消息传到延安党中央。党中央立即发出唁电,慰问韬奋的家属沈粹缜,告知她:"党中央接受韬奋临终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并引起为吾党的光荣。"韬奋先生在革命危急关头和逝世后,都曾得到恩来同志亲切关怀,他们之间情深似海。韬奋先生在临终之前,特别提到:周恩来同志,是他毕生最敬佩的朋友。1941年初,国民反动派对韬奋的迫害一日重于一日,他所开办的全国各地55处生活书店,纷纷被国民党查封(仅剩重庆一个店尚未关闭)。韬奋被迫于1941年3月3日从重庆悄悄抵达香港。不久香港沦陷,韬奋处境艰难。周恩来同志在重庆得知此事后,致电廖承志同志,帮助邹韬奋等人设法离开香港,之后他和家属先后从香港搬到东江游  相似文献   
55.
从初登革命舞台到领导建立共产国际,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并慎重加以修改。列宁在此方面的思考,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确定党的名称、高举党的旗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6.
回溯我们党的历史,在过去的二十一年中,我们党曾经历了中国革命的许多伟大斗争,经历了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到今天,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有八十万党员的全国性的大政党,也已经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布尔什维克的党。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地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57.
对于如今许多人来说,孔原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而实际上,孔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党史人物。早在延安时期,他是中央社会部副部长(部长康生),从事政治保卫肃特工作。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署署长,是新中国海关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担任过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是新中国海关、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  相似文献   
58.
《党课》2006,(10):37-37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的中国,无产阶级队伍远不如殴洲的无产阶级队伍强大。他们人数少,力量不够,要想在中国进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借助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并且让他们中的进步分子加入到无产阶级政党中来。这样,一个看来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了:从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角度出发,党最好尽量避免掺杂非无产阶级成分;而从争取革命成功的角度出发,党又必须尽可能多地吸收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这个矛盾,随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不得不远离城市和本阶级的群众,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而显得日益尖锐。党转入农村后,大批非无产阶级出身的成员涌入党内,给党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当时的这种困窘就有过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庭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当时,党内外都有人否认党有“消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能力,认为“中共完全退出了城市,长期存在于农村中,其成分几乎百分之百是农民和少数知识分子”,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59.
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曾相当流行。随着历史的大幕揭开,人们逐渐弄明白了它的来龙去脉,但对其中所谓“半个人物”仍感到费解。前几年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向世人洞开一角,透露了这“半个人物”就是后来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通过打听和查询,笔者得知当年的老战士、徐以新的夫人陆红女士依然健在。是她的诉说,还有杨尚昆和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使我们寻觅到一些徐以新的足迹,同时也揭开了他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60.
高度封闭性、集权性建制与运作规则既是保证布尔什维克在落后历史条件下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又是导致其执政后逐步变质并最终走上衰败的深层根源。只有根据现代政治所必需的开放性、民主性诉求,对这种传统政治规则进行深刻改造,才能使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不断地承担起开拓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