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人有两面     
吴昊 《法制博览》2008,(8):22-22
希特勒是什么人?是法西斯,是杀人魔王,是大坏蛋,人们想都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可是希特勒有没有另一面呢?最近在全球放映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再现希特勒末日的影片,大量取材于希特勒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的时刻》。琼格在希特勒身边工作3年,是奉命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随一支小分队离开地堡的。  相似文献   
32.
仁民 《政府法制》2010,(24):13-13
目前,拥有15万华人的德国并没有唐人街。事实上,德国曾有过唐人街,只是二战时被希特勒“毁”了。  相似文献   
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欧洲战场的形势逐步变得对盟国有利时,美、英、法三国商定,实施西部登陆作战计划,开辟第二战场。除了军事力量的对比外,如何才能有效地给希特勒造成心理压力,使其在军事指挥上进一步混乱,盟国仍有疑虑。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中央情报局尽快搞到一份有关希特勒性格的情报,以  相似文献   
34.
英国人对丘吉尔有种矛盾的心态。尽管大多数人视这位前首相为拯救大英帝国的英雄,可也有人对他嗜酒如命,爱雪茄胜过老婆,以至在一些场合蛮横无理和虚伪的表演嗤之以鼻。入都有他的缺点和短处,丘吉尔也自难例外。但看一个人,似该从大处着眼。当黑云压城危在旦夕,短视的绥靖政策弥漫朝野,丘吉尔能力排众议,临危受命,并义无反顾率领英国民众向希特勒德国宣战这点看,他便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相似文献   
35.
斯大林不相信有关苏德战争"提前"爆发的各种情报的原因是斯大林确信德国不会在对英战争结束前进攻苏联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苏联情报人员对其所提供情报的可靠性不敢保证,有的甚至主动向斯大林指出这类情报不必相信;各情报所讲到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一再不应验,使斯大林对这些情报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希特勒"提前"进攻苏联的原因是防止苏联率先进攻德国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利用对英战争掩护针对苏联的兵力调动和军事突袭;认为苏联不堪一击,进攻苏联并不会使自己长时间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虽然德英战争尚未结束,但德国仍具有进攻苏联的力量;认为只要打败苏联,英国就会失去斗志,不战而降.  相似文献   
36.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这不是诺贝尔奖第一次惹争议。1906年,美国第26任总统  相似文献   
37.
刘旭俊 《廉政瞭望》2011,(24):60-60
20世纪的独裁者们仿佛同时拥有天使与魔鬼的两张面容,不约而同地患上了艺术情结综合征。 1889年4月20日,一个奥地利海关职员在他的第三段婚姻中生下了他第四个儿子——阿道夫·希特勒。这个神情略显木讷的小孩最初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成年后,他前往维也纳,报考绘画学校未予录取,投考的建筑师学校也拒绝了他。希特勒在维也纳逗留到1913年,在榨千了最后一笔遗产后,他不得不靠着炮制明信片风景画过活。他始终偏执地认为.艺术学院没有录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永久烙上了一个人的名字——希特勒。人们只要一看到作为纳粹党标志的"卐"字旗,就不由得想起纳粹分子种种令人发指的恶行,不寒而  相似文献   
39.
恐惧与灾难     
在二战时期,当希特勒就要吞并整个欧洲,全世界都在以恐惧的心理看待这个旷世恶魔的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进行反战动员的时候说:"我们唯一引以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是的,恐惧是一种心理,一种畏怯的心理,或者叫自己吓唬自己的心理,而不是事情本身。事情不过是难度的大小,是压力的强弱,不论你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都不会有丝毫  相似文献   
40.
书虫希特勒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30-30
1915年11月,在距法国北部前线两英里的佛尼斯小镇附近,一名来自第16巴伐利亚预备役步兵团的德国下士走出了一个被当做兵营的二层农舍。他走进小镇,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士兵那样去妓院寻欢或是买炯买酒,他花了4马克买了一本关于柏林文化宝藏的小书。他的传令兵战友称他为“艺术家”,他是大伙寻开心的对象,一半是因为只要跟他说仗打败了,他就气得不行,还有一半原因是他在没有任务的时候花上好几个小时埋头在战壕里读书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