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寻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的国际化形象,追求城市的生态文明,创建城市的个性特色,将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任晓在《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的《国际关系学不能没有人文底蕴》中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是否需要人文底蕴,这本来不应该是个问题,然而近来似乎又成为了一个问题。他指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人文底蕴,而且不能没有人文底蕴。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同样如此。人文底蕴的基本涵义是:熟悉人类(世界的和中国的)历史脉络,掌握中外哲学经典的基本内涵,理解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念等。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曾经出现过祛除价值、追求纯科学的运动和尝试。就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而言,当代的行为主义运动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3.
蔑视和抛弃黑格尔是黑格尔逝世后欧洲思想界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潮流;有些唯物主义者在反对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哲学时也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又重新回到了18世纪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内部也出现了忘记辩证法原则的原初意义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基于他们对马克思文本和当时的理论和政治现实的洞察,提出了"回到黑格尔"这个著名口号,要求回到黑格尔的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这个口号的理论意义在于"回到黑格尔"实质上就是回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立场,回到黑格尔肯定人类精神作用的积极成果;是为了抵御实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侵蚀;最终是要回到历史的(社会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4.
徐缨 《群众》2009,(9):13-15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历来重文兴教,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建国6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几年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62个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3838家文化企业正在蓬勃发展,9大文化产业群正在加紧集聚,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势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5.
《群众》2013,(12):F0002-F0002
江宁,勃勃生机,美丽如画。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点,生态环境优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资源优越,更是古都南京体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26.
夏禹 《学习月刊》2009,(24):60-61
湖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通过一系列战略谋划、战略展开和战略集成,形成了"一带两圈"的空间战略构想。襄城区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的主城区,区位优势突出,人文底蕴厚重,发展势头强劲,能在"一带两圈"建设中找到位置,集聚发展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27.
毛文伟  刘洪强 《人大建设》2010,(11):F0003-F0003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是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颍河之滨,老子故里,占地1325亩,总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28.
中国精神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29.
西牧林 《党员干部之友》2010,(4):64-64,F0003
广饶,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位置。 这里,是孙武出生地、吕剧发祥地、齐笔原产地,孙武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0.
李星蕾 《重庆行政》2010,12(2):109-111
师道尊严乃大学精神之关键内涵,其与大学精神共相始终。细究师道尊严之形成非基于身份,而成于德能,即作为教师应需具备修身、弘道、授业之三大条件。师道尊严不唯代表了大学人文底蕴与精神风范,更昭示着学术内群体之基本价值诉求与学术人格取向,最终沉积为师门传承、学术流派之潜在内核与外显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