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代以来 ,东西文化冲突带来中国历史上“千古未有之变局”,中国知识分子也经历了由士而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转换。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 ,却未能相应地进行和完成传统世界观的转变 ,其灵魂深处依然蛰居着传统士人的“幽灵”。面对空前激烈的文化冲突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应是文化的更新 ,而士的幽灵却坚持文化的保守 ,这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思想与灵魂脱节的二元特性。康有为的《大同书》便是这二元特性的产物 ,且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灵魂的“圣经”。通过对《大同书》的解剖 ,便不难窥见近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那个士的幽灵  相似文献   
42.
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近代思想家相比,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思想诠释和态度最为相似,无论对荀子的抨击还是聚焦《荀子》的政治思想都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其他近代思想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从宏观透视、主题归类和篇章取舍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异同参半使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比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深刻把握两个人思想的异同,又有助于直观感受《荀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3.
一位学者.一位性情中人.不谙宫墙权术,不辨政局走势.既无康有为政客天分.又无谭嗣同烈士气节,胸无城府.首鼠两端.却喜揣摩君心,热衷权势,结果卷进政坛激流,成了激化帝、后矛盾的导火线,终至亡命天涯.身陷囹圄.半生狼狈.令人吹嘘。  相似文献   
44.
陈独秀与康有为分别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关系较为特别.陈独秀早年曾深受康有为的影响,但在五四时期他却对康有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陈独秀眼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是先觉之士,戊戌变法后则开历史倒车,是顽固的复辟派.陈独秀的这种解读既有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45.
张昭军 《理论学刊》2004,1(1):87-90
仁、礼、智本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范畴,康有为以近代价值观为尺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阐释、改造和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化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46.
汪轩宇 《传承》2013,(6):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7.
48.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49.
《学理论》2014,(15)
中法战争结束后,列强加紧渗透,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面对复杂的形势,康有为主动向光绪帝的上书,主张改革,但因此次上书内容的不符合当时清政府的实际,大多数官员不予代递。试图以《上清帝第一书》为中心分析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在青岛南部蜿蜒多姿的海岸线上,有大大小小数个海湾,其中位置居中、风景最佳的,要数汇泉湾了。从汇泉湾顶端沙滩浴场的西侧向上走,穿过莱阳路,从小鱼山脚下往东,沿福山支路步行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处造型别致的西式洋楼,矗立在八关山南坡。这里就是福山支路5号,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人物康有为的故居——“天游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