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211篇
中国共产党   373篇
中国政治   561篇
政治理论   188篇
综合类   3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262.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变化的趋势、原因和特点 ,认为我国现阶段阶级构成的基本格局没有变 ,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 ,但每个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 ,社会分层化趋势明显 ,出现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263.
26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中间阶层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社会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间阶层利益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至关重要。为此,应当从供需机制即劳资均衡机制的建立、城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入手,着眼于存量、增量、质量三个方面全力构建社会中间阶层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26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代表中国社会最基本结构的农民阶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转型时期大陆农民的分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改革是其中的最主要因素。本文试分析农民阶级的历史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解析其分化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266.
当前社会阶层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学艺 《民主》2005,(10):9-11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从城乡就业结构看,中国还是城市化初期的社会结构。工业化中期的经济体制结构和城市化初期的社会结构同处于一个社会中,这是导致中国诸多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26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中间阶层的崛起和壮大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时 ,全面小康社会也为中间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试着对中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认为中国的中间阶层已经形成并在不断地扩张 ,这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68.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20多年来,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认识和看法,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肯定,有人忧虑,有人置疑。在此,笔者试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几个认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属性———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对中国国情的再认识,得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成分打破了过去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了个体、私营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作为私…  相似文献   
269.
当代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像律师一样在如此短短的20年中形成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也没有哪一份工作如律师一样成为趋从性很强。甚至是令人艳羡的职业。的确,在中国现实社会结构中,律师已成为令人瞩目,同各阶级阶层具有广泛联系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职业群体。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的进步以及加入WTO,中国律师的发展还有极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270.
城市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路要求城市发展模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从增量扩能向做优存量调整。因为单纯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效率等要素的“传统模式”,很难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背景下,大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内涵与质量?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是对该问题的学术回应。文化动力中的“文化”,并不是指那种模糊的、抽象的、无所不包的文化,而是指那些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各种文化实践等构成的城市场景,以及场景中隐藏的自我表达、超凡魅力和时尚等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这些因素能对创意阶层产生吸引作用,并影响该群体的城市流动和新兴公司选址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思维,重塑着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后工业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