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IT行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京、深、沪三地青年人进行了领导者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领导者的给予关怀、显示信任、沟通交流、品行端正等行为能够大大加强青年人对所在企业的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这表明,在IT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领导者自身素质修养,注重言行举止,加强青年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不适宜的人员流动。  相似文献   
62.
和平 《重庆工运》2003,(9):24-25
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意动需要分成五个阶梯性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拥有人力资本的社会人,作为运用人力资源的企业人,其需要应归结为后三种。  相似文献   
63.
试论社会转型中的社区归属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归属感是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社区归属感缺位的现实状况。解析社区归属感缺位的深层原因,探讨社会转型期建立社区归属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4.
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重大:一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二是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是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5.
刘文丰 《北京观察》2017,(10):19-21
历史上在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的城市标志物,烘托了北京中轴线的城市中心地位.使之成为城市格局的脊梁,建立了严谨、主次明确、层级递进、收放有度的城市空间序列,使宏大的城市具有了强烈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66.
岳春燕  ;李红兵 《前沿》2014,(13):151-152
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兵团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的精神归属与价值选择,也是兵团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当下,兵团文化面临着现代性的侵入、官德失范、教育缺失与自身文化创新动力不足等困境,新一代兵团职工对兵团文化的认同有着与其父辈明显的差异。本文就此变迁进行梳理,并就影响他们文化认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7.
《学理论》2017,(8)
新马琼属社团是构成整个琼籍华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琼属社团的出现既是琼属侨民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的结果。新生代琼属华人由于生长背景等原因的不同,与第一代、第二代琼属华人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新生代新马琼属华人在融入新马地区渐佳状态下,"寻根"意识渐弱。作为新马地区琼属华人的整合力量,引导新生代琼属华人"爱中国,爱故乡",新马琼属社团的力量不可忽视。应针对新生代琼属华人特点提供相应对策,培育新生代在"他乡"中的"故乡"情结,密切与祖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68.
张胜利 《工会论坛》2007,13(4):48-48
落实"四个关心",维护职工的利益,尊重职工的权力,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健康,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石破 《公民与法治》2014,(18):52-52
在战争年代,革命者可以“视死如归”。“归”到哪里呢?“归”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该“群体”为之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们最不想看到老师的评语就是“这孩子不太合群”。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谁都不愿背上“脱离群众”的坏名声,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当然,客观来说,它是以一定程度的压抑和丧失个人尊严与自由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70.
于文勃  张睿娟 《学理论》2014,(9):160-162
借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调查》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调查,并结合学业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无显著性相关,而在学校归属感6因子中,个人地位认可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即个人地位认可高的学生学业成绩好;并且依据研究结果对提高学校归属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