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2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6篇
法律   715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侵权损害赔偿是民法学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时,受害人有请求赔偿的权利,加害人员有赔偿的义务。这就叫做因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它是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发生的一种债的关系。承担这一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原则,民法学上也叫归责原则。自罗马法以来,各国立法多觌定“过错责任原则”为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42.
实践中关于雇佣造成的人身伤害问题层出不穷,而目前法律中关于该问题的规定却存在着法律适用的竞合,本文以案例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笔者认为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区分情况适用法律,同时期望立法者能够就该问题给出明确一致的法律意见。  相似文献   
743.
洪士淳  宋平 《法制博览》2015,(2):165+163
著作权在网络背景下的膨胀造成了对法律制定的巨大挑战。著作权因面对互联网这一特殊背景下的特征及表现类型、侵权责任认定、归责原则等均发生转变,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新型侵权行为——文学作品复制侵权行为上,新类型的出现使互联网著作权侵权行为更具复杂、和隐蔽性特点。基于此我们如何通过完善法律规制,明晰互联网背景下文学作品复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成为学界法律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及压力,笔者借此文提出的具体建议以期对实践中文学作品复制行为的著作权侵权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44.
刑法因果关系认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因果关系认定的侧重面不同,大陆法系大致存在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规则理论。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各种学说和司法实践的分析,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法因果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45.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还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归责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仍然在学界有很大的争议,焦点问题是过错推定原则是否独立。本文对各归责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过错推定原则的独立性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侵权责任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746.
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新出台的民法总则延续了传统合同法对于表见代理的立法态度,并未规定是否考虑本人的因素,这导致了表见代理在实践中不断被滥用。本文以实践现状为视角,结合相关学说观点对将本人可归责性纳入我国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47.
“中立性”既是中立帮助行为之特质,也是确定行为可罚性的事实根据。基于行为“中立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维持刑法自由保障机能与法益保护机能动态平衡的客观需求,即便中立帮助行为对他人实施犯罪具有事实性或物理性因果贡献,也不应无差别地全面肯定其刑事可罚性。然而,限制行为可罚性的既有路径不是限制逻辑存在明显瑕疵,就是限制标准过于暧昧、限制结论过于恣意,不具备相应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根本无法担负起限定处罚范围的重任。确定中立帮助行为刑事可罚性,应当立足行为之“客观中立性”特征,通过演绎客观归责理论,规范评价行为升高正犯实行犯罪的风险是否为法所不允许。只有在违反相关刑法前规范升高正犯行为之风险且该规范之目的在于避免行为被用于犯罪时,才应肯定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  相似文献   
748.
随着我国社会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环境污染侵害民事纠纷与争议关系中的责任构成、归责原则着手,对我国在环境污染侵害追责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9.
《法制博览》2019,(26):120-121
近现代的法律多着重于对有形物的保护,相对而言对信息产品等无形物的保护还不是很完善。信息时代,信息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但信息产品责任制度在我国还未进行专项立法,司法实践对信息产品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尽不同。文章通过分析信息产品责任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探讨信息产品责任的构成、归责原则及其免责条款等基本法律问题,探讨将产品信息责任修订至我国现行产品责任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0.
《法制博览》2019,(16):126-127
我国立法并未对劳动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作出具体规定和限制,实践中产生了较大争议。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属于受法律限制的违约责任,但应当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在确定劳动者的具体赔偿金额时,必须按照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对其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金额作出合理裁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