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2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7篇
法律   70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41.
宋玉才 《法制博览》2023,(24):82-84
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对申请诉讼财产保全错误进行认定的过程中,需结合诉讼保全制度及功能,从申请保全必要相关性、诉权保障、程序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司法审查前端管理的影响出发,以更好地衡平各方利益及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942.
王莹 《中外法学》2013,(2):325-346
我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理论的通说采取的是形式的义务来源说,在形式义务来源说的理论框架下,先行行为作为义务的认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形式说对先行行为范围不作实质性限定,导致先行行为不纯正不作为的刑事责任泛滥。本文尝试在对先行行为教义学演进素描式勾勒的基础上,揭示先行行为从归因到归责的发展历程。先行行为只有对损害结果具有可归责性,才能引发阻止该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因此,应当以客观归责标准衡量先行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定。首先,先行行为必须是一种风险创设行为;其次,先行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风险关联,即对受(不作为)侵害法益的保护必须符合先行行为所违反的规范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943.
随着技术设施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不断深入和广泛,技术设施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越大、地位越高,其对行政管理以及相对人的影响也成正比例的增长。尽管技术设施仅仅是一种技术性问题,但是技术设施的自身缺陷和隐患同样会带来对相对人的损害,对于这种损害依照目前的国家赔偿法和相关立法规定无法给予救济,相关的制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944.
本文分析探讨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认为学生伤害事故的一般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特定情况下亦适用过错推定或公平责任原则,但不承担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945.
李敏 《理论导刊》2005,(9):72-74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保护的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学校承担未成年学生在校发生损害的民事责任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解决学校事故可供借鉴的思路是把办学的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使学校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  相似文献   
946.
文章在国内产品责任法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法理学、民法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实际中案例研究,整理分析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并试图提出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律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注册会计师通过履行其经济鉴证功能,从而确立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科学界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对第三人民事法律责任,平衡注册会计师与利益相对人的利益,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是侵权,以过错推定为归责原则,以侵权行为、主观过错、损害及因果关系为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4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接着论述了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即违法原则),然后分析和论证了违法原则存在的利与弊,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949.
制造法不允许的危险应当被定位为结果归责的前提,而非结果归责的内容。在结果加重犯中,制造法不允许的基本结果之危险,涉及到实行行为的判断;而制造法不允许的加重结果之危险,与实行行为的判断无关,而是属于结果归责的内容。主流的客观归责理论存在着以下严重的缺陷:没有清楚地区分行为不法与结果不法,弱化了刑法上行为规范的指示功能;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去讨论刑法限制行为自由的正当根据,不利于保障国民的行动自由;将同一内容反复检验,有损犯罪判断的经济性;不利于确立一个明确的结果归责的连接点,造成结果归责判断的混乱。制造法不允许的危险的下位判断基准,无法为行为无价值立场下的实行行为的判断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制造法允许的危险、单纯降低法益的危险等下位判断基准,确实可为结果无价值立场下的实行行为的判断提供值得注意的内容,但受制于自身的立场,并不能将这些内容纳入到实行行为的判断之中。  相似文献   
950.
崔建远 《当代法学》2021,35(3):3-11
《民法典》明确规定情事变更原则,且相较于此前司法解释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规定更为完善,系立法的进步.该原则的成立所需要的情事,其构成固然有单一元素的情形,但由若干元素共同组合而成情事的可能更为常见,因为此处所谓情事必须是对合同关系及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情形,如导致等值障碍或者导致给付标的适用性终结.对于情事变更原则成立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