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101篇
中国政治   161篇
政治理论   96篇
综合类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有敬畏之心     
金泽 《湖北宣传》2006,(12):28-29
信仰是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精神需求、精神创造,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复杂的内在机制。信仰具有形而上学性、超越性和神圣性。神圣性是信仰之最本质的要素和最合理的内核。没有神圣和世俗的区别,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任何现实的信仰。  相似文献   
522.
意识实在与行为主义革命的破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作为一个存在领域具有不可还原的实在性,正是这一实在领域构成了心理学的合乎逻辑的基础。对意识实在的论证,乃是心理学寻示和确立自身理论同一性的过程。行为主义彻底否定“意识”范畴的科学合法性,从而使心理学丧失了它自我自身的理论同一性。行为主义作为心理学纲领,依赖于它对作为行为之内在本质的意识实在,作出符合心理学自身理论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不是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所体现出的向“意识”范畴的“回归”趋势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523.
孙亮 《长白学刊》2007,(6):18-21
形而上学蕴含着"乌托邦精神"、"启蒙开拓精神"与"反思批判精神",这使得人类在向往与迈进"崇高"的"完美世界"的道路上有着积极的价值。而与其狡计在一起的又是"绝对主义"、"非历史性"和"单极一元化"思维范式。这种形而上学的抽象理论样态在"人对物的依赖性"的现代社会中,则成为了"资本逻辑"统治社会存在的"症候",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的共谋作现实性批判中,自觉地实现了"改变世界"的哲学变革,从而开辟了一条走向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524.
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本质集中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产物和光辉理论结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新的实践中,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化提供根本保证.当前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从"东教条"、"西教条"、"古教条"等形而上学思维禁锢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525.
胡建东 《理论探讨》2024,(1):122-128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526.
《中庸》"天命之谓性"命题中的"天"范畴具有人格神意义,属于宗教之"天",然而学界不乏将其超拔为形而上学之"天"的观点。持此观点者既有理论上的客观依据,也有论者主观上的意图,但都是以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哲学为前提。这种以西释中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哲学的殊胜之处,故而学人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构建过程中,不能不对这一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27.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528.
魏淑君 《理论前沿》2007,(18):22-23
各国法律文化既体现着鲜明的同一性,又体现着异常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我国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法律文化以和谐为精神内核、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是法律文化"多样性"和"同一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29.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兼评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是新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它为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惟一的合法性基础.晚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虽然已经在总体上接近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但其中依旧还存在一些形而上学的残余.  相似文献   
530.
青年概念的终结——对新世纪青年社会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荷兰学者汉斯·旺·埃维耶克在二千年联合国社会福利南非开普顿国际会议上的发言稿。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对新世纪青年社会政策的新思考。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制订一个包容性的青年社会政策,以取代过去那种以青年作为独特人群单独制订青年政策的做法。因为,其一、孤立的政策,存在着名为保护青年,实为把青年列为另类,作为社会矛盾缓冲器的隐患。其二、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时代虚拟社会的来临,现代社会及人们的生存方式正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以往视为青年独有的“过渡性”、“同一性”等,现在已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随时随处所感受。在此意义下,青年概念的留存也值得商榷。其三、整合包容性的青年社会政策立足于个体、社区,将有助于青年问题的真正解决,有利于青年的成长,实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