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现代艺术论战”,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徐复观和刘国松对现代艺术的态度、艺术的本质及艺术创新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他们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术在绘画中的地位,绘画的功能,庄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中国画现代化的路向等方面实有着诸多的精神共鸣,对这两个世代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学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中国画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复观新儒家政治哲学的建构有其独特的思路和特点。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其建立途径首先是由“归仁”建立起政治主体,经过“转仁成智”的客观化过程实现“仁智双成”。“仁智双成”说作为他接引儒家文化与民主政治的理论来源,有其思想的合理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疏释的典型范例,同时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从艺术化的哲学角度对《庄子》进行“再发现”,他对《庄子》艺术精神的揭示与对《庄子》美学的深度发掘,对启发思考《庄子》具有审美倾向的人生态度多有裨益.文章以徐复观对《庄子》艺术精神的阐释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徐复观所诠释的庄子艺术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产业日益发达的时代,对文化的根性寻求日益彰显其价值。在新儒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徐复观是传奇式的突出代表。无论是其文学思想或美学思想,他都以独到和深刻的见解诠释着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命脉。尤其以对"庄子的再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庄学"的深入探微。对于心和民族性的文化,徐复观在对庄子之道的论述中全面且整体地呈现了出来。对徐复观思想中庄子之道的探寻不仅能够把握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的精髓,也能对人的真实心性有透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5.
德治主义是孔子的一种政治理想。它以善遍的性善论为根基 ,“民为邦本”的观念是支撑点 ,“礼治”是具体实现的方式。徐复观把它界定为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推断其内蕴是以教育取代政治 ,有解消政治之功效 ,因而可通于民主政治。徐复观的这种推断难免浪漫主义色彩。但德治主义坚持道德主体性高于政治主体性 ,开启了“道”尊于“势”的源头 ,使儒家政治思想与专制制度的政治现实始终保持着某种张力。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溯本求源,分析孔子对古代乐教的传承以及孔子对乐的艺术精神的新发现,把孔子"美"与"善"统一的音乐思想与道德伦理观念相结合,目的是要解读孔子的艺术精神,并揭示孔子"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与境界。徐复观的这种探索,即使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董天策 《同舟共进》2014,(10):89-89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2014年第9期有不少精彩的文史好文章。譬如,“人物春秋”栏目的《桀骜赤诚陈明仁》《闽浙游击区的粟裕与叶飞》;“往事历历”栏目的《罗孚与徐复观的隐秘交往》《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风波》;“岭海名人”栏的《夹缝中的奇葩——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鉴》;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徐复观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作为港台新儒家阵营宣讲传统文化的发言平台,《民评》在20世纪下半期的港台新儒学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主要目的是:首先梳理出徐复观等新儒家学人创办《民评》前后的因缘纠葛;其次是显现刊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曲折,如经费筹措的困难,刊物稿源及销路不畅等问题;最后论述刊物内部作者群思想理念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2日,香港文化名人罗孚先生辞世,在两岸四地引发不小反响,其独特而离奇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许多媒体的话题。他在香港度过大半生,曾多年担任《大公报》副总编辑兼《新晚报》总编辑,但他不仅是一位报人、作家,还作为建国前在港加入中共的地下党员,担负文化界统战工作,甚至涉入更敏感的情报领域,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悼念和追思他的文字大都提到这一点,其中有文章称他“带着一身的秘密走了”。的确,由于身份特殊,职责重大,他一生见事之广、识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而且有些因处于秘密状态而罕为人知。他虽然撰写了大量时评、文论、随笔和诗词,却没有留下一部完整而系统的回忆录。比如,他与徐复观先生的隐秘交往持续较长时期,而记载零零星星,散见于几篇忆人叙事之作,如《江湖烟雾怎相忘--怀念徐复观先生》和《王匡徐复观一段诗缘》(《文苑缤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也并未和盘托出,尽管在他执笔忆述往事时,另一位当事人早归道山,台海两岸剑拔弩张的对抗态势也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是挺立于政治与学术风口的勇士.在"道"与"势"的抗衡中,他立足于传统文化,努力守护蕴涵其中的精神生命的价值,从忧患担当里彰显知识分子的学术情思及深广的天地境界,从而照亮了独立而自尊的人格之魂,省思当下,针砭现实也正是使其人生越来越深厚.这是徐复观的写照,更是当前逐渐被边缘化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在流亡者积极寻找精神家园以提撕自己生命高度的行程中,最终将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