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著者在该书《后记》中说:“这是一部或许应该将其界定为法学理论属性的著作,因为虽以司法的现代性和现代化作主题,但在内容上已涉入现代性题域,通篇文字或许很难界定是在法律和司法阵地进行现代性理论思考,还是在现代性、后现代性语境中谈论法律和司法论题。其实这并不矛盾,在解释学语境中,语境与话语对象需要实现‘等置’(Gleichsetzung)和融合;要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立场,文本的意义更多地是由‘能指’之间的‘嬉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2.
浅谈解构     
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倡导的一种反传统思潮。这种苦涩难懂的理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比比皆是,同时它反权威、反成规、反理性、反传统的特点也就是对抗、批判、PK的代名词。对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简要论述,并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理论的踪迹。  相似文献   
23.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用解构主义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颇具特色的解读,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幽灵的存在,而这个幽灵是无法被否定的;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异质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也是多样的;而被德里达称为我们每个人所应该继承的马克思主义遗产实质上就是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4.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再次运用其解构主义策略,从文本学角度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从幽灵出场、幽灵在场、幽灵退场及再出场三个方面分析此书中的解构思想,有助于更直接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维以及与“幽灵”的关系,也尝试为理解本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5.
后期德里达一般认为历经了一个“政治学转向”,其中《友谊政治学》可视为这个转向的代表作。友谊政治学的核心是解构“博爱”(fraternit),揭示其希腊语境中兄弟义气的语境,以及博爱这样一种作为西方政治学基础的自然血统实际上何以是子虚乌有。针对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施密特以分清敌友为政治学前提的观点,德里达指出后冷战时代敌人消失之后西方政治学迷失方向,是为各种错位移位提供了可能。而德里达的“款待”和“民主”思想,是再一次呼应了《马克思的幽灵》中提出的“新国际”思想。  相似文献   
26.
通过运用法学与哲学交叉研究的方法,探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德里达和罗蒂等学者的法哲学思想及其对法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以揭示后现代法学思潮得以孕育和发展的哲理渊源.藉此,加深对这一新兴法学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背景。他的解构之途是通过一系列关键词来展开的。他从延异、踪迹、播撒、替补等不起眼的概念入手 ,以概念的不确定性和自我解构性掘开在场形而上学的根基 ,从而达到颠覆在场形而上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历史犹如一把未解之锁,若要打开就必须选择合适的“钥匙”。而马克思与德里达正是按照各自的逻辑思维模式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钥匙”,确立了他们的历史研究基点。马克思对历史的研究始终是围绕实践展开的,而德里达则将历史置于“文本”之上,通过“延异”解释了历史的发展。对两者加以比较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维度,深化对德里达解构主义历史观的解读与认知,最终澄明以比较为平台,以借鉴为旨归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魏崇辉 《创造》2015,(9):57-58
<正>民主政治的获得必须立足于本国具体国情,走适合本国的道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大师,解构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基于马克思主义,德里达阐述了其对政党政治的认识。作为解构主义的大师,德里达的解构风格同样也渗透在其对政党政治的理解和认识中。他的政党政治思想可以分为两点。其一,德里达认为,现时代境域下,政党政治已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他指出:"正如人们能够预见到的,在当今世界的每个角落,政党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