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在押未成年犯新收人数急剧增加,人员构成方面变化较大,而且在心理、思想行为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对监管改造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必须坚持以教育改造为主,树立大教育改造观,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给予未成年犯更多的人文关怀,确保监管安全和改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5,22(1):60-62
近年来,我省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聋哑人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对这特殊群体的侦查讯问时要找准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障碍,抓住时机,开展政策法律攻心,瓦解其对抗情绪。  相似文献   
13.
干部教育培训要根据学员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干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符合干部的心理特点,为进一步推动干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调查表明,诺氏成人教育理论与方法基本符合我国干部的学习心理,值得干训主管部门和机构合理借鉴。要切实提高干训效果,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科学培训观念;使干训主管部门和干训机构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干训的针对性,提高干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其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本文试从网络犯罪案件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入手,梳理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心理特点,并探寻相应的侦查讯问要领,以提高此类案件的侦查讯问水平。  相似文献   
15.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呢?只有熟悉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及共性,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暴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困难。监内在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目趋加大,已成为监狱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对暴力型罪犯进行心理矫治,应结合其在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矫治模式;在监狱改造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暴力犯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主动的改造;并且将心理矫治与犯罪习性矫治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消除其主观恶性,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胡畔 《法制博览》2015,(5):75-76
当前,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在心理学上的认知、意志、情感、个性等方面,除了具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备一些团伙类犯罪人所特有的特点。深入分析并灵活掌握这些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讯问对策,能帮助侦查人员获得有价值的线索,提高破获案件的成功率。根据所分析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了无中生有、作茧自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啖之以利和挑拨离间的讯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如何针对新世纪新阶段青年战士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搞活搞实,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青年战士普遍具有求同、求异、求群、求名、求趣的心理特点,从这些心理特点入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侯沛伟 《学理论》2012,(30):231-23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大学生将面临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因此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可以轻看的。以下内容通过游泳这一项目活动中的实践与体会的总结,通过研究得出,游泳训练要注重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应从少年时期抓起,为他们今后的运动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建议。文章根据一系列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游泳训练的实际,着重研究探讨了在游泳训练过程中怎样促进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对"双困生"的关注不应局限于物质资助,还应兼顾精神关怀。"双困生"的就业心态及在高压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双困生"心理特点及产生原因,探讨促进"双困生"就业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针对"双困生"的一般心理素质,通过积极关注、尊重、共情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自信;针对他们的特殊心理素质,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户外心理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提升"双困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他们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