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89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698篇
各国政治   1149篇
工人农民   1115篇
世界政治   38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50篇
法律   11048篇
中国共产党   42786篇
中国政治   38625篇
政治理论   15636篇
综合类   21658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1538篇
  2021年   2230篇
  2020年   2395篇
  2019年   1686篇
  2018年   895篇
  2017年   1486篇
  2016年   2075篇
  2015年   4119篇
  2014年   10087篇
  2013年   9100篇
  2012年   10839篇
  2011年   10486篇
  2010年   10534篇
  2009年   10980篇
  2008年   11861篇
  2007年   8465篇
  2006年   7709篇
  2005年   5975篇
  2004年   5527篇
  2003年   5036篇
  2002年   4907篇
  2001年   4219篇
  2000年   3727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政法学刊》2019,(6):5-14
村民选举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系统,由作为选举主体的村民以及选举规则、风气、导向等基本要素构成。当前村民选举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呈现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化现象,其负面影响超出选举本身,不利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信任的建立等。选举规则的缺陷和缺失致使选举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不力,追究违法行为存在操作难题。不良风气催生和加剧贿选、暗箱操作、暴力化等各种选举乱象,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党政等上级组织在指导选举中导向偏失,削弱了选举规则的效力并恶化选举风气,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治理村民选举政治生态,需要放到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去考量。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培养和强化村民的主体意识,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核心支撑;完善农村选举的法律制度,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法治基础;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扶正祛邪,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4.
《政法学刊》2019,(5):121-128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彻底转型,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用西方观念"整理国故"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用"神权法"一词描述中国古代早期法律思想即是明显一例。中国的国家与法律产生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初始组织形态与西方国家迥异,因此国家的运作形式及与之伴随的政治管理方法皆有不同,这决定了用以维系中国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法律思想也会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差别。厘清并突破这种概念上的"附会"之意,去伪存真,有利于我们认清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立足点,创造出适合本民族需要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25.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年度会议,是一个工作部署会、推动落实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决胜全面...  相似文献   
26.
对革命一语的内涵理解具有时代局限和现实挑战。从狭隘历史视野出发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所作出的理解,是在实践性经验基础上抽象出的非全面理性认知。它对各类以及各阶段的革命话语与革命任务凭借的是模糊化处理方式。这样就难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体性或宏观性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蕴。而各类革命话语是具有耦合联动效应的统一体,具有时空的连贯性和独特的目标性,而使其统一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其方式是政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7.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产生认同,深化大学生对法治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格局的精细化,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可从政治、道德、实践、文化、队伍建设等五个维度开展思想引领,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建构有效路径,让法治观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28.
29.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