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194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戏曲的不景气是不争之实。戏曲艺术作为国粹中最为精彩的华章,何时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何时才能逐渐重回现代生活的主流文化圈?何时才能逐步引起现代都市人的关注?执著的张忠安正是将这样一个个用浓墨重彩挥就的问号,将人们引领到了他的戏曲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22.
陈如磊 《民主》2014,(6):39-41
<正>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苏北农村的人应该对当时流行的村会、庙会等群众性表演形式并不陌生,而如果你恰好是徐州市睢宁县人氏,你是否还记得在这些群众集会中,总有一个摆弄车子灯的挑大梁的男孩出现在村会中。这个酷爱表演的男孩,在儿时就表现出了不凡的表演天赋,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将来的人生道路。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个男孩后来还真的走上了艺术之路,他就是江苏  相似文献   
23.
京剧起源于清代康乾盛世,当时许多新兴的地方戏曲出现,诸腔杂陈,分属于不同的声腔体系,特别是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后,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在融合了徽剧、汉剧、昆曲的基础上,在京都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中,使得它广泛借鉴、吸收、融合了地方剧种的优点,包括歌唱、舞蹈、武术、美  相似文献   
24.
陈茁  陈镭 《协商论坛》2009,(3):19-20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去年11月上旬,中宣部、文化部抽调全国10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院团的优秀剧(节)目进京汇报演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民营剧团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25.
<正>在当今评剧舞台上,集表演、导演与教学于一身的老艺术家杨淑芳,虽年逾七旬,依然为艺术事业勤奋耕耘,并结下累累硕果,被誉为壮心不已的"老来红",赢得评剧界同仁的赞誉与敬重。初涉艺坛得滋育六十多年前,座落在天津北马路的华北戏院,经常上演评剧。许多当红评剧艺人都来此献艺。三层楼的坐席与包厢常常座无虚席,演出十分火  相似文献   
26.
吴心 《黄埔》2011,(6):72-74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这是继2001年昆曲之后,第二个列入此目录的中国戏曲剧种。不过,昆曲当年是因为太无人理会,确实濒临灭绝而进入目录,京剧却是因为太为国人重视而进入目录。京剧是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始,徽班相继进京后与  相似文献   
27.
《中国人大》2011,(19):26-27
来自山东省京剧院的全国人大代表、京剧表演艺术家宋昌林表示,地方戏曲反映了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应该让这些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地方戏曲院团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演出市场萎缩、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剧种数量不断减少,这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宋昌林说。  相似文献   
28.
"文革"前十年,党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借鉴外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文化观.注重民族特色成为党文化建设的一大追求,但其民族性追求历程曲折.戏曲改革之中蕴含着新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革"前十年党的戏曲政策,考察其文化建设民族性追求的发展历程,科学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戏迷朱元璋     
邓小秋 《政府法制》2013,(17):38-38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沦落街头,乞讨度日,因而对于“草根艺术”的民间戏曲非常熟悉,也相当喜欢。在他登基以后.仍常以看戏作消遣。  相似文献   
30.
吴心 《黄埔》2011,(4):58-59
中国古代戏曲渊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这里先弄清楚几个名词:优: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为业的艺人之统称;倡: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俳:指杂戏、滑稽戏;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汉时又称"角抵戏"。一般认为,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另外,传说黄帝时有乐官名伶伦,后即称乐工为"伶人"。在古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