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291.
程昆 《工会论坛》2006,12(3):115-116
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按劳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与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新的问题。要想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92.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从来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经济又必然存在着接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同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有利于促进国民自主意识的形成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93.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卫兴华教授仍坚持否定看法,但论据乏力.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劳动力商品论的意义等问题的分析,都无助于卫教授观点的成立.  相似文献   
294.
本文认为,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方式的理解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为此,本文从二者所处的经济背景、基本假设条件和劳动报酬获取的依据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5.
江 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 ,深化各项改革 ,理顺各项经济政策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学术界曾有人提出 ,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 ,现在既然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劳动价值论就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6.
刘维奇 《中国发展》2007,7(2):64-67
公平分配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正确地认识公平分配的实现过程至关重要,现阶段,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在初次分配,而不是二次、三次分配,实现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分阶段按层面进行,不能一刀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面。由于涉及问题众多,涉及部门无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部门有不同特点,所以解决分配问题要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297.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秩序良好的正义社会。在多元冲突的社会中,和谐社会就是以民主法治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社会。文章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价值和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范价值,以此衡量和分析目前政治哲学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正义分配方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应兼顾按劳分配和按产权分配,按劳分配是第一原则,按产权分配是第二原则。按劳分配原则遵守两层原则,第一层原则是按劳动效率分配,第二层原则是按努力分配。  相似文献   
298.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失误,这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不可否认,这些失误的出现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前期对按劳分配的认识走入误区不无关系.本文试从理论根源,客观形势和主观因素这三个不同层面对这一误区的产生进行原因分析,以求"鉴往而知来".  相似文献   
299.
杨宜勇 《前线》2023,(4):16-2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壮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