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正> 1 三大诉讼职能学说认为作为国家活动的刑事诉讼是由控诉、辩护、审判三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组成的,表现为各自诉讼目的、内容上的差异.由于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也就决定了控诉活动、辩护活动、审判活动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有着各不相同的功能,这种功能上升为国家活动即诉讼职能.它们三者相互制约又是诉讼公正性的必要保障.在实现控诉职能的过程中,辩护职能作为其对立面相伴而生,思维的相向性,客观上起到了一个相互制衡的作用.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焦点在 相似文献
72.
刘向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76-79
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后,死刑复核程序仍需完善.而程序完善的基础理论性工作则在于正确认识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和弊端.死刑复核程序实质上是诉讼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弊端在于复核方式的书面化违背了程序的参与性;诉讼构造缺失,令辩护和控诉职能无法有效发挥以及复核期限未予规定,有待立法解决等;而主动报核则不应成为死刑复核程序的弊端. 相似文献
73.
74.
最近,控诉遭遇丈夫李阳家暴的微博一出来,网友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关心“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事,而是去核实这条名为“丽娜华的Mom”的微博是真还是假。在该微博还没有得到新浪微博官方认证前,无人可以确定发博人是否就是李阳的妻子。因为在网络上,假冒的微博、博客比比皆是,尤其是名人,被冒名顶替的事时有发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75.
中文检察和监督在语义上有着密切联系。从域外审视,英法两国作为近代检察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其语言中表述或指代检察的词语主要源于拉丁文prōcūrare和prōsequor。通过整体分析词语的形成和流变能够发现:一方面,二词在原初便同中文检察、监督之意没有亲缘,而同中文代理、控诉之意颇为相近;另一方面,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二词也始终保持了其本意并与检察、监督之意无任何勾连。此外,俄语中指代检察制度的相关词语也是直接根源于拉丁文prōcūrare。域外表述检察相关词语的词源、词义同其检察制度发展历史的相互交融,整体塑造了西方对检察的理解和认识。中西方对检察词语的理解差异,直接影响到有关检察权能属性、内容、检察制度等方面的理论认知和现实实践。 相似文献
76.
建立刑事预审法庭制度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程序公正的屏障,在程序公正的诉讼活动中才能确保控辩双方法律权利的享有和运用,这种先进的制度有利于推动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并且能很好的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资源.我国由公安机关负责的预审实质上是对被告人单方面的审讯,这种预审并不能达到预审制度期待得到的效果,必须由中立的预审法官来主持整个预审活动,在开庭审理之前主导并监督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的过程,所以预审法庭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7.
78.
被害人陈述是指作为自然人的刑事被害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依法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就陈述主体而言,作为证据法之被害人并不包含所谓的单位被害人.被害人控诉、被害人主张都是作为意见性的陈述,并非证据意义上的被害人陈述.被害人辨认是被害人陈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所谓被害人影响陈述则在外延上与作为证据的被害人陈述有相当之交集. 相似文献
79.
刑事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却常与刑事控诉相混淆。刑事诉讼监督应当与法律监督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立足专门性、外部性和事后性三大特征,探索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80.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抗辩式”或“控辩式”已成为通用之界定。具体到庭审程序中,对控方而言,举证、质证、辩论是控诉职能的关键点。“证据是诉讼的支柱”,本文试就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举证与质证技巧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