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269篇
中国政治   275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何渝 《台声》2013,(4):78-79
1988年3月20日,父亲在北京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0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父亲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战友。自1947年8月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可爱故乡台湾后,父亲一生的夙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喝上故乡的水,祭祀祖先圣灵,拜见乡亲故旧……然而所有的这些,都已永远无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22.
王笑红 《检察风云》2012,(22):82-83
诺奖组委会请莫言推荐一部自己的作品,他推荐的是今年5月才在瑞典翻译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给一位师兄打电话,本来是要谈谈他的书稿的事情,结果还没等我开口,身为法学教授和文学青年的师兄先表达了一番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激动之情。他和莫言一样是从最落  相似文献   
23.
贺龙的故乡洪家关,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城西北20公里的武陵山深处。贺龙元帅继往开来,从先人身上继承了优良传统,又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家乡人。  相似文献   
2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6-56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提到海外关系,个个如临大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侨务工作按照中央对归侨侨眷"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方针,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这些举措重振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25.
每当人们谈起雷锋第二故乡时,总是会提到抚顺、鞍山、辽阳、营口这4座城市。最近,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在听取了雷锋同班战友乔安山及雷锋的班长薛三元、惠连生等人的意见后,提出雷锋第二故乡应为“4加1”,统称为辽沈大地,叫做“鞍山当工人,辽阳当的兵,营房在营口,施工在抚顺,沈阳是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26.
孙敏 《台声》2008,(12):48-49
2008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全国台联的指导、支持下,在上海市、广州市台联的协助下,由四川省台联和成都市台联联合主办的“熊猫故乡仍美丽”暨台湾青年学生巴蜀文化之旅活动成功举办。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大陆12所高校就读的近80名台湾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历时5天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聆听了巴蜀文化讲座,参观游览了成都金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宜宾蜀南竹海等蜀文明古迹和自然风光,还领略了川戏、川茶、川菜等丰富多彩的蜀文化。一路走来,震后美丽依旧的天府之国和四川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博大精深的巴蜀文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求学的台湾青年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7.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的熟悉和亲切,那般的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的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28.
故乡行     
人老了,往往更恋家乡故土。晚年的储江同志,几乎年年回故乡无锡。那里有他熟悉的山山水水,有他熟悉的父老乡亲和喜爱的乌米饭、绿苎头糯米粉团子,更有他青年时的梦想。2005年5月19日,储老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相似文献   
29.
管方 《小康》2009,(12):118-121
"我来接你们了,大家跟我进去吧。"在中南海紫光阁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早已等候在那里。这让第一个从大巴车上走下来的池田澄江倍感意外,瞬间老泪纵横,对她及她身后几十名老人而言,这种亲近感觉已经暌别多年。  相似文献   
30.
在海峡对岸,有一本由河南省鄢陵县籍台胞们于1983年9月在台北创办的《鄢陵杂志》,成为近来鄢陵乡亲的一座"金桥".杂志乡音俚话家常,诗词文章叙真情,内容朴实无华,充满了浓浓的乡韵、乡音、乡情,使读者爱不释手,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沟通的"金桥",深得乡亲们的喜爱.《鄢陵杂志》是台湾的鄢陵籍台胞自筹资金,无偿编辑,免费赠阅的合法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