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劳动力外流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以此为内核的传统孝文化日益式微,在社会养老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时下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论文以社会变迁为视角,对影响传统孝文化变迁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认为重塑传统孝文化,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2.
侯孝贤,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1947年生于广东梅县,出生不久即随父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1981)成名,之后有《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尼罗河的女儿》等多部影片获得国际大奖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并引领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开端。他的电影以细腻感性见长。  相似文献   
133.
孝,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它与公民道德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如《礼记》所云:“仁爱、守礼、正义、信实、自强等行为,皆本于孝道”。中国的孝道,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是家庭美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根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礼记·乡饮酒义》曰:“民知尊老、敬老,而后乃能人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孟子·离娄上》也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134.
<正>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崇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中敬养父母、孝敬长辈是孝道的核心内容。孝道文化贯穿百代,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自身的统治出发,亦从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点出发,力倡"在家伺奉父母,在朝事君忠君"的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便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135.
陆潇玲  谢森 《传承》2011,(11):64-65
黑衣壮和高山汉族两个族群葬礼有其共同与区别之处。以葬礼入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中折射的孝文化内涵,即黑衣壮与高山汉族的孝文化的相似想通处:停尸、守灵、哭鬼、还礼,还有其迥异部分,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可见,前者是内敛、繁琐、浓重,后者则是张扬、简约、淡墨。  相似文献   
136.
雪扬 《农村青年》2010,(8):28-30
17年前,河北农民柯毓孝在火车上捡来一个混血弃婴后,在村里属于首富的他便陷入了困境。为了抚养这个聋哑洋儿子,他变卖了家产,三个学业优秀的女儿被迫退了学,老伴落下一身病,然而他和洋儿子的感人父子情却成为当地争相传颂的人间佳话——  相似文献   
137.
孝之道     
何为孝道?本期“家事奇事”栏目《被“孝”棒打的半路夫妻》一文中的林美菊之死,让我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38.
马钰 《共产党人》2010,(10):55-55,54
“看了张老太的家,我满足了。”同行者说。称之为家,只因为那四堵墙上加了一个草盖子,屋子里有一个铺着席子的土炕,和一个铁炉子上放着不知是盆还是锅的灶具;称之为家,是因为那面土炕上还躺着一个70多岁耳聋眼花的老太太。“什么是家徒四壁.什么叫孤苦伶仃,这就是!”有人在一旁叹息道。张老太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已经很多年不回家了,他忘记自己还有这样一个老母,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的。  相似文献   
139.
毛冀 《世纪风采》2010,(5):35-36
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将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人民海军成立,同时宣告南自己担任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  相似文献   
140.
李文玲  曾振宇 《求索》2010,(4):221-223
儒家孝伦理自先秦儒家创立、发展、完善后,其治世功能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直到汉代,才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全面法律化,其基础是多方面的:农耕经济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汉代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是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