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孔子"孝"的原初意义属于家庭伦理学范畴,是用以调节父母与子女之闻关系的伦理规范,它包括爱亲、养亲、敬亲和谏亲等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的某些内容显示出了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它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仍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2.
传统孝文化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养”,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赡养老人的思想道德。“敬”,有利于培养公民尊老敬老的思想道德。传统孝道不仅提倡“亲亲”,也要求培养社会成员的博爱之心,这有助于养成公民互爱互助的品德。“忠”,有利于培养人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道德价值观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从价值目标、价值动机、价值手段三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孝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4.
田妮 《党员文摘》2008,(9):40-41
为给民工开工资,固执父亲卖掉整个家 1997年春节前,河南省卢氏县城一派繁忙景象。在县委统战部工作的黄松波拎着父亲黄克斌最喜欢吃的烧鸡回家看望父亲,还没到家,就看见一辆卡车停在门口,几个人正七手八脚地往车上搬东西。他奔过去一看,这不是父亲前年花了一万多元买的背投电视吗?  相似文献   
5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思想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儒家的倡导推行,尊老敬老观念逐步成为中国人精神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社会风尚,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生产经验的历史性传承曾起过重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应继承发扬传统尊老敬老思想的优秀精华,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6.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通过对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的创造性改造,逐步形成了以养亲、敬亲为基本内涵的儒家孝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弘扬儒家敬养之孝,对于提高人类道德境界、协调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7.
信息广角     
  相似文献   
58.
悄悄地批评     
教育并不总是和煦的春风,甚至教育本身就具有惩罚的意思,汉字中教育的“教”字的甲骨文,由三部分构成:左边的“孝”实际上是由上半部分的“爻”和下半部分的“子”构成,右边的“文”实际上是一个人手执棍棒的形象。“爻”一般认为与八卦有关。即与教育的内容和宗教有关,“子”无疑是教育的对象——儿童或者下一代,  相似文献   
59.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9,22(6):72-77
中西方家庭都强调亲子之爱,父母爱子女,子女也爱父母。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中西子女之爱有差异,这表现为中西养老方式不同,中国强调孝,西方强调友爱。现代社会中西方家庭在养老方面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双方相互学习和借鉴,以建立养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0.
传统社会中的孝包含养和敬两方面内容。现代社会,法律主要通过关于赡养费的规定来实现养的部分。近几年法院试图通过判决子女的探望义务,即精神赡养来实现敬的内容。但精神赡养离传统中的敬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孝的实现必须有相关制度加以保证。传统社会中,孝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不仅有礼作为制度化的表现,而且有法为其提供赖以存在的条件。礼和法不仅实现了孝中的养,而且促成了孝中的敬。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精神赡养并不能真正实现孝所要求的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