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142篇
世界政治   3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6篇
法律   758篇
中国共产党   1509篇
中国政治   2595篇
政治理论   441篇
综合类   5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学习与实践》2006,(10):1-1
宋养琰:男.1925年10月生于江苏省泗洪县,1949年4月于安徽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1984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主任、学报副主编、院务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兼任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72.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3,(2):121-1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文学与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自由,涉及我们的人文立场与对应策略。同时,我们也坦率地陈述了在这个问题上怀有乐观自信的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173.
刘睿 《统一论坛》2003,(2):62-64
二十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可谓童叟皆知,但当时台湾的情况普通老百姓知之不多。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台湾岛内外也有一批如胡适、陈独秀一般的热血青年,受祖国大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反对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恐怖统治和血腥镇压,反对殖民同化政策,要求台湾文学界一起认同祖国、捍卫中华文化,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使台湾的新文学在极为严峻条件下得以萌芽和崛起。在当年的  相似文献   
174.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建炎南渡"初期,历史出现巨变,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由此产生了区别于前代的时代特点。曾经因为党禁的政治因素遭到贬抑的苏轼词风却大盛于建炎,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当时美学思潮出现重大转折,在词这一文学审美样式上得到集中体现,改变了人们对其审美功能的体认,即由抒情转为言志,由浅斟低唱转为壮怀激烈,一直影响了整个南宋的文学审美历程。在这一转折过程中,军人岳飞所作的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5.
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文学是内含多元性的文学,这可以从日本文化中的南北结构、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椭圆文化圈、单一性复合文化等特征中得到体现;日本人在文学中所寄托的生命意识具有宇宙论性质;日本文学的主体是以共生思想为基础的日本自我。  相似文献   
176.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文化殖民”神话的潜在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的是,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177.
丛新强 《理论学刊》2001,(5):120-122
"新生代"小说及其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和热点问题.把"新生代"小说放在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造成与此前文学的"断裂",而是在新时期以来的一系列文学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新质和生长点,也可从中找寻出中国文学走向21世纪的某些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178.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0):22-24
1949年初,陈毅在写给堂兄陈修和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廿年来置身军旅,所获新知不少,而文人习气并未摆脱,故改变不大.弟仍以能保持本来面目为慰."身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又被中共中央内定为即将解放的上海市的市长,如此直陈心事,足见其书生本色.作为全国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城市,上海之盛衰乃"天下治乱之候也".党中央还明确指定陈毅为上海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这既是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对陈毅的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179.
从“台湾文学经典”看台湾文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学经典的确认是一个文学系统多个层面参与运作的动态累积过程,“台湾文学经典30部”的产生再次表明了人们对台湾文学所充溢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所开掘的本土文化资源的理解、尊重,对其所呈现的历史厚重感、文化包容性的肯定、赞许,同时也启发着人们去思考“台湾文学中心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0.
彭万龙 《刑警与科技》2007,(9B):132-134
3万元起家 1984年,张波在素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电子研究所工作。勤钻研,善于发现问题的张波很快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从他毕业到1992年,张波先后担任电子公司厂长、总经理等职务。8年的职业历练,使他成长为集技术、营销于一体的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