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2010年8月4日《文汇报》刊登陈力丹的文章,要解决“网络推手”或“网络打手”制造舆论混乱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推手”明知有假而参与做假,得承担责任;假冒网上舆论来推销商品或诋毁竞争对手,妨碍他人的准确判断,如同现实社会中的欺诈者、诽谤者一样,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相似文献   
72.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73.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49):10-10
@袁裕来律师:香港《文汇报》记者透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王书记已在微博潜水,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理网友提供的贪污案件。中纪委为什么不实名开博呢,举报人可以爱特?老曹:关注就好,不必实名,奥巴马也没有几条是自己发的。  相似文献   
74.
2011年10月,《文汇报犷笔会”发表了一篇《重温“窑洞对”》。就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窑洞对”应不止一个版本。这篇“窑洞对”,是“毛黄版”(即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另外还有一个“毛甘版”(毛泽东与甘贝尔的答问)。后者被曾在《红旗》杂志供职的阎长责称为“一篇更重要更全面的‘窑洞对’”。  相似文献   
7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  相似文献   
76.
《法治与社会》2009,(9):52-52
童世骏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说,100年前,谈论精神生活的中国人多半是想用古老东方的“精神文明”抵御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77.
《理论视野》2006,(4):F0003-F0003
文汇报》2006年5月12日发表复旦大学教授余源培的文章说,我国的改革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需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不能动摇;完善,需要更好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升华。现在又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建设。西方市场经济的核心观念是“经济人”,认为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私人。但是,斯密在《国富论》提出这一假设时,又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必须拥有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结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这个难题。1986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布坎南就提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要警惕“未启蒙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78.
钱谷融在《文汇报》上撰文说,近来我常常想起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冯友兰的所谓抽象继承法受到公开批判,以后也一直受人诟病。其实,冯友兰错了吗?继承的要旨是在继承其精神,若  相似文献   
79.
《天津支部生活》2009,(3):52-52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源培在《文汇报》上撰文认为,当人们追求利益成为“经济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和践踏“道德人”的界限。首先,要学会把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权利,满足他人的需要作为企业和行业经济活动的前提,在自身获利的同时使成果也能够惠及对象、惠及社会。  相似文献   
80.
《理论与当代》2007,(7):54-55
李柯勇等在6月11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在恢复高考30年后的今天,高考改革成了争论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焦点一:“一考定终身”。2006年6月7日下午,陕西渭南一名女生比高考规定入场时间迟到了两分钟,被挡在考场门外。女生跪地痛哭哀求却无济于事……对于无数孩子来说,高考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轨迹的走向。“一考定终身”是人们对高考最大的不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