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789篇
中国共产党   987篇
中国政治   1655篇
政治理论   776篇
综合类   104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政府保持清正廉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已经基本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政府行政伦理体系。而其体系的建构则经过了上百年的历程,是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过程。美国政府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经验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2.
自古以来,梦想和道德就是人类观念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两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直矢志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一直努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梦想与道德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要理论内涵。具体来说,中国梦体现了团结爱国、改革创新的伦理精神,反映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90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生产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阐释的国家之一。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管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先哲,对生产伦理问题进行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探讨。北宋李靓、南宋朱熹对生产伦理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章太炎、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王韬等,对中国传统生产伦理进行了反思与扬弃,尤其是将"重本抑末"或"强本抑末"转变为"本末并重",其实质,就是重新认识发展农业与发展工商业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04.
吕晓刚 《证据科学》2014,(4):436-446
亲属拒证权制度因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亲属伦理秩序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这一制度与社会亲属伦理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亲属拒证权制度是社会主流亲属伦理观在刑事证人制度中的体现;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制度设计对社会伦理结构具有引导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决定与引导的互动关系。应当根据我国当前亲属伦理结构现状完善亲属拒证权制度,亦应当利用亲属拒证权制度确立的契机引导良好亲属伦理结构的巩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05.
阮直 《学习月刊》2014,(7):18-18
我们的民族文化亲情伦理大于人际关系.家风家教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婚姻家庭关系契约化、圣礼化的国家。我们可以没有宗教.但我们绝不忘了祖宗。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的“礼”就是“周礼”.周礼中的人际关系核心就是把家庭宗教化。可见家、家风与中国人该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06.
灾荒与政治紧密相关。良性政治生态往往会灾而不荒,而恶性政治生态则会天灾人祸、逢灾必荒。民国时期天灾不断,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地和民国政局、政观、政策、政力有关。国民政府的武力统一政策挤占了防灾和水利建设经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社会自救能力。政府尽管具有了初步"为民"的人本理念,但在实践中却又倾向于"防民甚于防灾"的维稳思路。1931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际,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救灾不忘内战的政策。尤其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见诸报端之后,国民政府在救灾和宣传两方面均陷入被动,暴露了其对灾荒与政治合法性关系的误读和应对上的失策。  相似文献   
907.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尊卑失序。身处动乱年代的先秦儒家,尤其强调秩序的可贵,希望借由礼乐的倡导与宏扬,恢复“三代”盛世的理想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08.
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与治理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以公共行政人员的性格特质为讨论和论证焦点,透过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历史回顾、框架搭建等多种路径,论证美德之于公共行政的特殊重要性,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结合我国悠久而深厚的德性伦理传统,实现儒家美德伦理与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具体内涵的对接,尤其是强调"正义"之德作为公共治理有效性的根基,并重申结合美德促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行使,将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丰厚的美德和人格支撑,并对我国治理理念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09.
中华爱国主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在“忧道”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忧国忧民的伦理精神。在中华爱国主义之忧患意识绵延更生的价值谱系中,湖湘文化表现出了率先垂范的角色契合和价值认同,并为弘扬这种传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成就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精神传统和伦理基因。  相似文献   
910.
作为社会控制重要方式的法治与伦理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契合,因此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公安机关加强警察伦理建设刻不容缓。新型警察伦理应做到有立场、有责任、有忠诚、有规范、有评价。唯其如此,才能够用以指导警察的执法实践,减少涉警舆情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