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81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全面深刻地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必须紧紧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意蕴,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把握创新这根主线。  相似文献   
2.
俱旭辉 《共产党人》2007,(10):16-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表明了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使命,清醒地把握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本领。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来源于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来源于对人心向背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自身历史方位的深刻认识。对于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方位,十六大报告用两个“已经”和“成为”,作了十分简明而准确的定位:“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形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既要考虑其一般性,又要认识其特殊的历史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以我国历史方位为前提,据此制定政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历史见证壮阔的行进,百年大党交出优异答卷,又意气风发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作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科学地判断我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指出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十年实践是不断履行“三个代表”的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则是这一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十多年的实践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能否科学判断历史方位 ,事关党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思想是执政党科学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 ,对于在新世纪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先进性和执政为民 ,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认识执政党的历史方位 ,十分有利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的历程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又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完整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方位,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2,(35):11-11
我国法治转型的公平正义取向是南法治的本质和我同经济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决定的。第一,“法是公正的艺术”,法律的产生和存在就在于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义。法治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的内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二。在正义问题上,西方近代功利主义奉行“正义即效用”的正义观,这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