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68篇
世界政治   1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1247篇
中国共产党   1015篇
中国政治   1338篇
政治理论   421篇
综合类   7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蔡潇剑 《法制与社会》2013,(26):240-24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中最富争议性的论点,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所谓"无确定终止时间",即当事人只规定合同生效的起始日期,没有规定终止日期,劳动合同不会因为期限届满而失去效力。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并不是不可终止和解除,其终止基于法律的规定,并可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予以解除。  相似文献   
142.
《学理论》2016,(1)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著作,同时也是成书历时最久的著作。《周易》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关于自然科学的思想,但其对中国传统的科学所提供的科学观、方法论以及对宇宙秩序的原理描述,与现代物理学不谋而合。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思想,无一不与《周易》所内涵的科学思想有所关联。当量子场论的疑难问题转向《周易》观点时,却可以得到思想上的启示。这种关联表达着科学与信仰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易道"所富有的深刻现代物理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3.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精神面貌。在网络信息时代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呈现出信仰冷漠化风险,突出表现为政治信仰缺失、道德信仰冷漠、法治信仰淡薄等。大学生信仰冷漠既与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国家、社会、高校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冷漠风险,既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要紧扣时代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尊重青年主体,激发大学生坚定信仰的内生动力。研究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信仰冷漠化问题,既是当下重要的现实问题,也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4.
信息技术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切入,推动经济活动的"无接触"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数字化、产品体验的数字化、购买与支付的数字化以及产品的服务化、软件化。这种从"接触"到"无接触"带来的收益增量,从企业的角度看包括规模经济性的提高、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让企业价值链、供应链更具有韧性,从用户的角度看包括降低感染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高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45.
坚定的政治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弊端和改革攻坚期出现的疑问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原因,造成我国政治信仰缺失问题的存在。本文从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这一视角探讨其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6.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钙”的重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  相似文献   
147.
对国家承认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世界分裂主义的发展甚嚣尘上,围绕对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更为激烈,因此研究分裂主义与国际承认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必要。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承认是指各国将某个政治行为体确认和接纳为新的主权国家。虽然国际法确认了国家承认的基本原则,但是各承认国主要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对新成员特别是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承认实践中的差异与纷争。正因如此,对面临分裂主义挑战的国家来说,在反分裂斗争中有必要制定和实施"反承认战略",以遏制分裂主义的图谋。当然,对于分裂主义应对而言,问题发展到"建国"的阶段其实已十分严峻,相关国家更应该注重这一阶段之前的治理工作,如遏制分裂势力的发展、寻求实现政治和解、防范外部势力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14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规矩",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中,十余次言及"规矩"。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更觉得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为何再次重申守规矩呢?那是因为在当前形势下,有许多同志不守规矩的现象有所抬头,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地方还很严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耳提面命,敲山震虎。其谆谆教诲和  相似文献   
149.
张硕 《世纪行》2013,(7):39-40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元,普及于明清,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湖北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可以说与三个湖北人的足迹相伴。  相似文献   
150.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敬畏之心源自人的信仰,只有当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维持着社会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敬畏之心?"敬"是尊敬、恭敬;"畏"是畏惧、佩服。而敬畏是"敬畏相连,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是人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