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臧克家是以新诗名世的。自三十年代初,至今七十余年来,他以勤奋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就为当代中国的诗坛泰斗。因此,他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了"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授奖词称:"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旨在肯定和赞扬他在诗歌创作中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以及他对我国新诗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这是臧克家的光荣,也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臧克家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但能写一手好诗,而且还能写小说、散文、杂文、文学评论等。而就诗而言,他不但精于新诗的创作,而且也…  相似文献   
12.
蒙木 《北京观察》2015,(9):74-77
我一向怀疑国画的出路,正如一向怀疑旧体诗的出路.尽管作者会很自得,相干不相干的评论家来阐释得头头是道,作品甚至获得各种高规格的奖赏,但其千篇一律的面孔,或者近似于某家某派,让普通欣赏者不审美疲劳实在很难.但一次偶然欣赏宗其香画展时,我看到一种希望.宗先生笔下如此众多的夜景和梅花让人印象深刻.尤其夜景山水,让我怀疑它是中国国画,还是西洋水彩.  相似文献   
13.
有关旧体诗     
数年前,报社来了位作者,找总编。听明白了他是来送诗稿,总编就让我跟他聊聊。  相似文献   
14.
正鲁迅与毛泽东两人从未谋面,但他们以诗歌的形式达成了二十世纪最具有深度的心灵默契与无言交流。两颗诗心穿越时空相会的一瞬,将定格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并留下深深的印记。二十世纪中国,鲁迅是文学家,毛泽东是革命家,两个人虽然从未见面,但是他们不谋而合,都写旧体诗,表现了一种基于精神气质上的共同爱好与兴趣。毛泽东晚年曾经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这句话不易索解。撇开共同的革命追求、共同的政治信  相似文献   
15.
孙郁 《前线》2009,(3):53-53
这部书稿,是饶少平先生系统爬梳杂体诗的一部著作。杂体诗乃旧体诗正式体例以外的各类诗体。其多把句法、韵律加以变化,成为别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旧文人大多有较浓的道学气,太愿意表现出超功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17.
刘兴雨 《各界》2011,(10):30-3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连当了五届党的总书记,后来竟被开除出党,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好像历史罪人一般。他曾写过一首旧体诗《对月忆金陵旧游》,诗云:“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  相似文献   
18.
刘瑞弘  冯静 《求索》2011,(6):207-209
自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以来,旧体诗开始了其自身的嬗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进程中,诗界变革一直与文学的现代化紧密相连,尤其是西方诗歌的影响直接催化了新体诗的形成。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旧体诗又重新被文人们书写,及至今日旧体诗也没有退出文学舞台,新诗也并不是处于完全强势的地位,二者胶着的,都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东北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也避免不了新旧诗体间的博弈与承传。以萧军为例,从其诗歌创作历程可以梳理出东北现代文学进程中旧体诗和新诗的博弈与嬗变的理路;引人思考文学与时代、时代与诗体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林戈 《岭南学刊》2001,(2):85-86
1998年 ,北京零点调查集团做过“你喜欢什么文体”的调查 ,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五市的1500名市民中 ,只有3.7%的人表示喜欢诗歌 ,诗歌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文体之一。我国历来被称为“诗国” ,诗词被称为国之瑰宝 ,这个瑰宝为什么今天最不受欢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诗词的某些误解或片面的看法。因此 ,我认为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以统一认识。一、“五四”运动对诗歌的影响要辩证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波澜壮阔的新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革…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随着新文学合法地位的不断攀升,现代旧体诗被现代文学史所“遮蔽”的情况日益加深,而近年来学界对旧体诗的持续关注,旧体诗的历史积尘得以拂拭。不过,学界对少数民族文人所作旧体诗展开的研究还聚焦乏力。在新文学发生期语境下对少数民族文人的旧体诗写作展开考察,不仅能够丰富现代旧体诗的写作样貌认知,而且有助于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下建构更为完整的现代中国诗歌史。曾留学海外的彝族诗人余达父在诗歌写作中回避了本民族的语言,也没有尝试现代汉语的新诗写作,而是选择了旧体诗写作,这很是具有类型意义。其诗不仅在呈现传统与现代性双重面相之外,还出现了族裔文化身份缺失的现象,其中缘由也颇有考察的群体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