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坤 《当代贵州》2013,(8):62-63
600年前,贵州首次以13个布政使司之一的身份出现在明王朝的版图上。然而,建省伊始,百废待兴,要在贵州进行流官体系的构建实非易事。如何有效加强王朝的边疆治理,成为明统治者不敢轻视的问题。最终,统治者在沿用流官制度的基础上,从上到下,在贵州建立起了一套垂直的行政体系。同时,通过设置知府的"亲辖地",加强了对土司的有效管理。这一创新机制,使王朝的权  相似文献   
42.
罗小四 《政府法制》2013,(35):31-31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 这一年的正月,离帝都千里之遥的山西,有一家酒坊,换了新老板,老掌柜因病去世,把酒坊和女儿一起交给了徒弟刘嘉杰。  相似文献   
43.
炮台图志     
《新湘评论》2010,(16):38-38
九门口要塞 距离山海关不远的九门口是一处军事要冲,明末九门口要塞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了大明王朝灭亡。这座古要塞里目前存有古炮两尊、石炮若干。  相似文献   
44.
魏锋 《特区法坛》2007,(3):53-53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前33集讲述的是倒严风波,其中粉墨登场的有五股力量: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以吕方、陈洪为首的帝党,以徐阶、高拱涨居正为首的太子党,以赵贞吉为代表的狡吏,最后是作为“民意代表”的海瑞。  相似文献   
45.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9-39
正今年是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70周年。70年过去,我们国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章所涉之事,也已过去300多年。但对有关内容的讨论,似乎并未随时光流逝而淡化,情况还有点相反。原因何在?一个屡讲不衰的话题在当下中国,"不当李自成"无疑是我们党内一个屡讲不衰的话题。不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为人们所热议,而且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这个话题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46.
明朝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兴衰治乱的轨迹在《明史》中历历可见.在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父子励精图治,奠定了大明王朝数百年的基业.之后有所谓"仁宣之治",实则在守成中渐渐消磨了进取的斗志.到嘉靖当政,初期尚有振作之象,不久便朝政紊乱,乱象环生.万历初期张居正改革犹如回光返照,过后就江河日下,病入膏肓.明朝有许多昏庸的皇帝,如醉心修道的明世宗朱厚熄、几十年不见朝臣的明神宗朱翊钧、热衷于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在内忧外患中走投无路,最后吊死煤山.他死前以发覆面,以示"无面目见祖宗".一代王朝就此凄然谢幕.  相似文献   
47.
明嘉靖年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这两大豪门争着派使团来中国朝贡,两使团到达宁波后,发生真伪之争。结果双方打了起来,不仅自相残杀,还杀害了不少中国民众,明军将领或不幸战死,或被掳走。在今人眼里,朝贡是四周弱小蛮夷向强大的中央王朝示好、臣服的表现,通俗来讲,也就是给人磕头。那为什么当时日本人要争着给明王朝磕头?磕不成还要烧杀抢掠?更匪夷所思的是,这次日本朝贡改变了明朝的战略走向,留下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一代王朝依靠海商打败荷兰强盗所谓"大明王朝"终于被人民唾弃了。内地流民起义,沿海武装走私,人民自己救自己。17世纪中叶,朝廷不要海权,而沿海人民则以武装走私捍卫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49.
我第一次走进苏北的这块土地,是因为这里筑有朱明王朝的祖陵。我早已知晓这儿有朱家皇帝的祖陵,现在这地方属于江苏的盱眙县,一个让很多人读不准名称的地名。我还早已预料到,经过了300年泥  相似文献   
50.
好的秘书,首先是政治强,其次才是笔杆子硬。会奔走,能巧言,善侍奉,工于在枝节上应酬场面的不是秘书,是“奴妾、奴才”。 明朝的“秘书” 然而我们现在有种说法:秘书是“太监”。这个说法怎么出来的?是明王朝弄出来的。明王朝有个很特殊的政治:任用特务。皇帝不爱办公,喜欢醇酒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