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33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显著体现。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语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592.
王阳  吴蓉 《学习与实践》2023,(6):101-110
都市腹地乡村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类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乡关系而成为社会转型的首冲之地。受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传统的多重影响,都市腹地乡村一般呈现为城乡边界模糊的混合型空间形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了都市腹地乡村空间形态的转型,并且产生了通过重构乡村空间形态,实现乡村景观化转型、以城乡治理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基于上海郊区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表明,治理性融合是紧密型城乡关系下城市主导、以治理为抓手的乡村振兴策略,在城市对乡村的支持与控制下实现了都市腹地乡村的景观化转型,并带来了乡村社会关系的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