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132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4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5篇
法律   3290篇
中国共产党   2864篇
中国政治   4580篇
政治理论   1472篇
综合类   18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321篇
  2013年   1146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316篇
  2010年   1282篇
  2009年   1123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866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729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公众参与立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决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个法治社会所实施的一切社会决策都应该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互动的成果。立法决策作为公共决策、重大决策的一种形式,更应该吸收公众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定与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利益最公平、最大化地落到公众身上。一、如何有效地实现公众参与、推进立法民主第一,要搭建公众参与的“阳光平台”。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立法者、立法机关与公众的真实生活和合理诉求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上,积极征求公众意见,在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982.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06,(10):41-42
《中国新闻周刊》载文《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法治》(下称《权文》)说,广东、浙江地方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文章在人大制度、人大职权等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很值得研究和澄清,否则将带来误解、误导等消极后果。《人民代表报》刊文指出:《权文》中国家政体观点是不正确的。笔者尚感言犹未尽,就几个主要观点分别一陈管见。一、我国的政体不是“议行合一”,是“议”决“行”为。《权文》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议行合一’。”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即…  相似文献   
983.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84.
公共企业公共责任既是一种对公众的义务,也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公共企业公共责任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确保公共企业履行其自身的公共责任,必须正确处理好受托公权与公共责任、公共企业盈利最大化与公共责任、政府监管与公共企业自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5.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福建代表团共提出议案72件、建议576件。议案建议之于代表,恰如果实之于农民,是辛勤汗水的结晶。这些汇聚了代表心血的结晶带着普通老百姓的希望,提交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986.
刘汉诚  江滨 《政策》2006,(6):45-47
推行政务公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也一直在反复强调。实践证明,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行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各级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抓紧抓好。为此,本期《政策聚焦》栏目专门组编了一组文章,阐述有关政策问题,反映有关工作情况,介绍有关经验体会,供各地领导同志参阅,并希望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987.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988.
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总体改善的同时,社会矛盾加深,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向两极分化迈进,腐败和权力资本化迅速孳生并蔓延扩太。这种趋势是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不相符的,不能让它发展下去。人民群众和学术界对改革有不同的看法,对改革进程中某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东西提出批评意见.是很自然的,我们不要把不同的看法说成是反改革。对改革进行反思是为了纠正改革进程中消极的东西,发扬积极的东西,将改革向正确的方向推进。我们要注意团结一切愿意和努力使中国进步的人,要使大家都来拥护改革。让大家都拥护改革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要使得改革对大家有利,.  相似文献   
989.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最高层次的监督”,理应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产生最好的监督效果。然而,从一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践看,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90.
选举权浅论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的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者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与选举权紧密联系,是指任一公民基于宪法或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被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为参政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公民参与圈家管理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受宪法或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加以限制或剥夺。选举权是一种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因为人们通过选举代表来代替自已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国家权力。被选举杈的享有者则有可能自己参与圈家的管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足现代国家组织国家机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